摘要:在帮客户处理美国移民申请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令人惋惜的情况:有人在等待绿卡期间拿到了工卡,就误以为身份已经 “板上钉钉”,放松了对身份规则的警惕。
在帮客户处理美国移民申请的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令人惋惜的情况:有人在等待绿卡期间拿到了工卡,就误以为身份已经 “板上钉钉”,放松了对身份规则的警惕。
可一旦不小心踩了 “身份红线”,轻则绿卡申请被拒,重则面临遣返风险 —— 这背后藏着一个关键认知误区:工卡绝对不等于绿卡。
今天时代出国就帮大家彻底理清:工卡的真实属性是什么?持临时身份(包括 OPT、待工卡、调整身份期间)时,哪些 “红线” 绝对不能碰?
先搞懂:
工卡(EAD)到底是什么?
工卡的全称是 “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Document”(就业授权文件),中文常简称为 “工卡”,它的核心作用只有一个:允许持卡人在特定期限内,在美国合法工作。
但必须明确一点:工卡不是绿卡,也不代表任何移民身份 —— 它只是一份 “临时工作许可”,本质是 “给等待身份审批的人,提供合法工作的过渡凭证”。
常见能拿到工卡的情形包括:
OPT(F1 学生毕业后的临时工作许可)H4 工卡(部分 H1B 签证持有者的配偶可申请)调整身份期间(等待 I-485 审批时)申请的工卡DACA(童年入境暂缓遣返计划)持有者TPS(临时保护身份)申请人重点提醒:哪怕拿到了工卡,你依然处于 “申请审理中”“身份附带” 的临时状态,和 “合法永久居民(绿卡持有者)” 有本质区别,绝不能混淆。
5条 “身份红线”,
持工卡 / 临时身份绝对不能碰
很多人栽跟头,都是因为低估了 “临时身份” 的规则边界。以下 5 条红线,哪怕只是 “不小心” 触碰,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红线 1:跨州搬家不更新地址,10 天内必须办
无论你是在 OPT 期间、等待绿卡审批,还是持 B2 身份准备调整身份,只要在美国境内跨州搬家(哪怕只是同州内换了居住地址),都必须在10 天内通过 Form AR-11 表格,向 USCIS(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更新地址。
一旦忽略这件事,移民局寄来的补件通知(RFE)、审批结果等重要邮件可能会丢失。而错过补件时限或关键回复,绿卡申请会被直接驳回,没有挽回余地。
红线 2:工卡没到手就先工作,属于非法就业
不少人拿到 I-765(工卡申请表)的申请收据后,就以为 “可以先上班了”,甚至有雇主口头同意 “先入职再等工卡”—— 这是典型的非法就业。
按照美国移民法,只有在你实际收到 EAD 卡(工卡实体卡)后,才能开始合法工作。提前入职不仅会留下 “非法就业记录”,还会直接影响后续的身份调整(比如 I-485 审批)和绿卡申请,留下永久隐患。
红线 3:工作内容与身份要求不符,OPT/STEM OPT 尤其要注意
工卡虽允许工作,但并非 “随便找份工作都可以”,尤其是 OPT(含 STEM OPT)期间,有明确的限制条件:
工作内容必须与你的所学专业直接相关;雇主需完成 E-Verify(员工身份验证)合规流程;薪资要符合当地同岗位的标准(不能低于市场水平)。比如你是 CS(计算机科学)专业,持 OPT 却去做销售助理,或是自己开奶茶店,都属于 “严重偏离专业范畴”。一旦被 USCIS 抽查到,OPT 身份会被直接终止,后续绿卡申请也会受牵连。
红线 4:非法创业 / 自雇,不是 “做点副业” 那么简单
等待绿卡期间,有人想 “利用时间搞点副业”,比如做自媒体、代购、开网店,但很多人不知道:不同身份对 “自雇” 的限制完全不同:
持 B2 旅游签、F1 学生签(非 OPT 阶段)的人,完全不允许自雇;OPT/STEM OPT 虽可自雇,但必须满足 “有合法雇佣关系记录”“工作与专业相关” 等条件,不能随意开展;绿卡审理期间创业,还要考虑税务身份合规,避免因 “收入不稳定” 影响 “公共负担(public charge)” 审查。建议:想创业或做副业前,一定要先确认自己的身份是否允许,必要时咨询律师设计合规的经营结构,不要盲目行动。
红线 5:未经批准离境,直接放弃绿卡申请
如果你正处于 “调整身份” 阶段(比如等待 I-485 审批),哪怕手里有工卡,未经批准离境也会被视为主动放弃申请。
唯一的例外是:你已经申请并拿到了 “回美证(Advance Parole)”。我们曾遇到过客户因 “探亲回国前没办回美证”,导致绿卡申请被 “自动撤回”,身份彻底断裂,只能重新启动申请流程,浪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
工卡只是 “等待区”,
不是 “终点站”
很多人拿到工卡后,会产生 “身份安全了” 的心理错觉,进而忽略了后续的关键步骤 —— 但实际上,工卡只是 “等待身份审批期间的工作许可”,想要顺利拿到绿卡,还需要做好这几件事:
紧盯主申请项目的进度(比如 I-485、I-140 的审批状态),不遗漏任何官方通知;积极配合移民局的补件要求、面试安排,确保材料真实合规;维持合法记录:按时纳税、按要求完成身份报到、及时更新个人信息(比如地址、工作变动)。简单说:工卡是 “等待时的通行证”,不是 “绿卡的入场券”,只有守住规则,才能顺利走到 “终点站”。
专业评估:
如何避开工卡使用的 “隐形风险”?
我们在为客户做身份规划时,会重点核查以下 5 个问题,从源头规避风险:
当前身份是否符合申请工卡的条件?(比如是否已提交 I-485,避免 “无资格申工卡却盲目申请”);工卡的合法使用范围是什么?是否与原身份(如 F1、H4)的限制冲突?;客户是否有创业、跨行业工作、远程异地办公等 “高风险行为”?如何调整才能合规?;未来是否有离境计划?是否需要提前申请回美证,避免 “离境即放弃申请”?;是否同时在走 H1B、PERM、EB 类移民等流程?不同流程之间是否存在冲突?这些问题如果没理清,哪怕拿到了工卡,也可能在后续审批中 “栽跟头”。
最后想提醒大家:美国移民的每一步都需要 “精准合规”,别被 “拿到工卡就稳了” 的错觉误导。真正的身份安全,是清楚自己的 “角色边界”,不踩规则红线。
来源:时代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