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岁就被锁死在战场边缘,谁不崩溃?8月12号,泽连斯基突然松口:18到22岁的小伙子可以拿护照直接走人。
18岁就被锁死在战场边缘,谁不崩溃?8月12号,泽连斯基突然松口:18到22岁的小伙子可以拿护照直接走人。
三年禁令一夜开闸,边境排队照片刷爆全网。
我盯着屏幕,脑子里只剩一句:他们真的还会回来吗?
戒严令从2022年2月24号开始,18到60岁男人别想离境。
地铁口、火车站、公路关卡,穿迷彩的征兵官随时把人拽上车。
朋友圈天天有人失踪,第二天名字出现在阵亡名单。
年轻人不敢出门理发,怕被看出适龄。
有人把护照缝在裤裆里,有人半夜游过河,淹死在蒂萨河的二十多具尸体就是去年春天的热搜。
现在官方说,你们可以光明正大走,只要军籍证明在手。
听起来像恩赐,其实是实在扛不住了。
梅迪卡关口第一天挤满人,背包里塞着笔记本电脑和两件T恤。
队伍里有个男孩刚过完19岁生日,他说妈妈凌晨三点烤了蛋糕,边哭边往他包里塞袜子。
旁边大叔拍了拍他肩膀:别回头,往前跑。
没人提“学成归来”这种大话,大家心里清楚,出去了就是逃命。
政府拼命解释:不是放弃动员,只是让小孩先出去学技术,以后回来修坦克。
可前线一天丢150平方公里,豹2趴窝,凯撒炸膛,连法国都喊弹药见底。
美国那边更绝,直接砍了37%援助预算,还拉着俄罗斯聊土地换和平。
乌军现在连无人机电池都要省着用,你让我信“以后”?
人口流失早就是绝症。
战前年轻人就跑波兰刷盘子,现在连最后一批学生都放行。
基辅的大学教室空了一半,教授对着空气讲课。
最惨的是乡下,整个村子只剩老人,拖拉机坏了找不到人修。
有人算过,按这个速度,战后重建工地连拧螺丝的都凑不齐。
政策一出,社交软件炸锅。
有人骂叛徒,有人喊救命。
最扎心的是一条评论:我爸去年死在巴赫穆特,现在轮到我弟弟逃去德国,我们家到底为谁守国?
点赞十万。
官方账号下面全是问句:23岁什么时候能走?25岁呢?
没人回答。
边境警察偷偷说,最近抓到的偷渡客少了,都改走正门。
起码不会淹死。
听起来像黑色幽默,其实挺实在。
合法通道至少能保住命,虽然保不住国籍。
我刷到凌晨三点,看见一个视频:男孩在出境口回头冲镜头挥手,后面排队的人跟着一起挥手,像无声告别。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泽连斯基不是在做慈善,是在给绝望的人一条活路。
至于活路尽头是异国他乡还是重建家园,没人知道。
战争把国家撕成两半:一半在前线填战壕,一半在机场填出境通道。
能跑的都跑了,跑不掉的继续扛枪。
所谓战略调整,不过是把“牺牲”两个字写得小一点,再小一点。
最后剩一句:当年轻人用脚投票时,任何口号都显得多余。
来源:野草活力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