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贬值势不可挡”:这3类家庭的孩子,再拼也是输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0 00:30 2

摘要:“本科毕业月薪三千,研究生抢社工编”,刷到这条热搜,很多人心里咯噔一下: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本科毕业月薪三千,研究生抢社工编”,刷到这条热搜,很多人心里咯噔一下: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数字摆在这儿:14年前,全国毕业生600万;今年,1100万。

人翻了一倍,岗位没跟上。

企业HR的邮箱里躺着上千份简历,点开一看,985、211先置顶,剩下的只能“随缘”。

普通本科?

硕士?

对不起,一起卷月薪四千的社区岗,还别嫌五险一金按最低档交。

更扎心的是,专业选错直接判“死缓”。

文科生投运营岗,HR问会不会Python;投行政,又问能不能剪视频。

理工科同学呢?

计算机、人工智能、芯片相关,简历刚挂上网,猎头电话追到家。

同一张文凭,不同专业,命运隔着一条银河。

疫情之后,招聘市场像被按了慢放键。2024年官方就业率85%,听着还行,可“就业质量”惨不忍睹:对口率不到五成,平均起薪比三年前缩水一成。

很多人白天上班,晚上跑外卖,周末还得接私活填窟窿。

朋友圈里晒的不是团建,是“今天又多接一单”。

家庭背景这时候成了隐形杠杆。

有人毕业就进大厂,靠的是爸妈校友群里一句“帮我看看有没有实习”;有人海投两百份简历,连面试电话都等不到。

北京、上海的高薪岗位,四成被“名校+海外经历”包揽,剩下六成留给剩下九成毕业生抢。

普通家庭的孩子,拼学历拼不过,拼人脉更没戏。

于是,年轻人开始“反向选择”。

月薪五千的社工编制,居然挤进热门前三。

理由简单粗暴:不裁员、不加班、公积金按实缴。

稳定两个字,比画饼的年终奖香多了。

有人调侃:“以前是读书为了不当工人,现在是读书为了回社区当工人。

学历贬值,说到底不是纸不值钱,是纸背后的技能、资源、预期全错位。

高校还在扩招,家长还在逼孩子考研,可市场只认“能不能立刻上手”。

四年学理论,不如三个月学剪辑。

学校教的,企业不要;企业要的,学校不教。

中间那道沟,没人帮忙填。

怎么办?

三条路,能走就走:

1. 换赛道:文科生别死磕传统岗位,新媒体运营、跨境电商、AI训练师,门槛不高,工资翻倍。

先上车,再补票。

2. 攒作品:别再空口说“熟练Office”,直接甩出B站十万播放的剪辑视频、GitHub上星标过百的小程序。

作品比学历更响。

3. 蹭资源:校友群、行业沙龙、线上训练营,能加就加。

别怕开口问,没人会因为你多问一句就把机会拉黑。

最后说句大实话:学历不是护身符,只是入场券。

真正决定坐哪排的,是手里那把“技能+资源”的椅子。

要么赶紧造椅子,要么赶紧找椅子,干坐着等叫号,号永远轮不到你。

来源:茶舍品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