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到iPhone,是不是瞬间想起你换过的那几代?从2007年乔布斯掏出第一代惊掉全世界下巴,到后来每次更新都让人忍不住“剁手”,每一代iPhone都像是一个时代的记号,藏着那几年的科技潮流和我们的青春记忆。
明天凌晨1点,iPhone 17系列就要来了!
我们今晚将熬夜实时跟进发布会,大家可以锁定「什么值得买」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查看苹果新品的一手消息!
听说这次新成员iPhone 17 Air玩轻薄,Pro系列可能要涨价,连标准版都有望用上高刷屏,这牙膏挤得是不是能让人眼前一亮?
说到iPhone,是不是瞬间想起你换过的那几代?从2007年乔布斯掏出第一代惊掉全世界下巴,到后来每次更新都让人忍不住“剁手”,每一代iPhone都像是一个时代的记号,藏着那几年的科技潮流和我们的青春记忆。
今天我们「什么值得买App」的手机领域媒体号「PhoneTalk」就带大家回顾一下历代iPhone——到底哪一代才是你心中的“白月光”? 是手感超神的iPhone 5s?还是全面屏开始的iPhone X?又或者是...你至今还在用的那一部?快来对号入座!
(对了,看完发布会别忘了回来聊聊iPhone 17香不香!)
2007年,乔布斯手持初代iPhone亮相的那一刻,人们对手机的印象也就此颠覆,苹果重新发明了手机,而iPhone改变了世界,iPhone用一块3.5英寸的多点触控“大屏”,彻底革了实体键盘和手写笔的命。
iPhone3G开启了软件变革,AppStore应用商店的出现让应用生态从此规范化(至少对于iPhone来说是这样的)。iPhone3G和iPhone3GS被引入中国作为联通合约机销售,iPhone自此也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iPhone4的视网膜屏幕概念,iPhone5的Lightning接口和5s的Touch ID,iPhone6系列的双尺寸大屏战略,其实都对智能手机的发展、普及有着重要影响。
还有叫好不叫座“mini”系列,坚持两代便黯然收场,大屏“Plus”系列也将步mini系列的后尘,作为平衡标准版和Pro版的中间产品,不知道这次全新的“Air”系列能否打破前几代的魔咒呢?
吐槽归吐槽,iPhone今年的销量其实还是挺不错的,毕竟“Pro”系列的降价再加上国补加持还是让许多消费者都直呼“真香”。
下面就通过一张长图让各位值友快速了解,iPhone这十余年的发展变化。
同事们有话说!
除了邀请大家分享那些与iPhone的回忆,那些趣事,面对即将到来的苹果秋季发布会, 我们编辑部的同事们想必也有很多话要说...
有同事坦言,虽然每年都在吐槽苹果“挤牙膏”,但依然会准时守在发布会前,期待着那一丝“不一样的惊喜”(也可能是看苹果如何花式挤牙膏);也有“老果粉”表示iPhone只是配角,这次我主要是来看看AirPods Pro3的。接下来,就让我们先看看他们的看法吧。
@CUSOOOO:iPhone5,我的第一台iPhone,买完第二天就丢了!如果说,哪台iPhone是我的白月光?那必然是iPhone5,因为它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2012年iPhone 5刚发布的时候正好出差在悉尼,我记得好像是刚发布三四天吧。正好当时刚工作不久攒下了一点积蓄,决定换个新手机。之前一直都在用的是黑莓,非常希望拥有一台iPhone。
上图还是在悉尼Apple store早晨排队的排队卡,应该是iPhone 5发售的第一天还是第二天忘记了,我只记得当时早早去占位等着开门。非常顺利的买到了心心念念的iPhone5,当时国内应该只有少量到货估计也很少,当天就飞回国了。当时因为连配套的贴膜和保护壳都还没上市,我甚至连屏幕膜都没撕掉就插上卡先用起来了。
结果第二天坐地铁,被偷了。然后我清楚的记得,是在北京地铁2号线换4号线的宣武门站。我去找朋友,当时带着有线耳机听歌,听着听着突然没声音了,回头摸兜手机就没了...
当时脑子就懵逼了,四处观察也根本分辨不出哪个是小偷。只能认怂,去地铁公安报案,警察叔叔说iPhone丢的多了,基本找不回来。不过鉴于我这个实在太新了,还是认真的给我记了笔录。
后来find my iphone里的手机再也没上过线,在网上也搜了很多方法都没什么用也就放弃了。从此以后,用iPhone听歌手一定摸着手机,坐地铁手机一定放在最里面的口袋。后来开玩笑和朋友说,估计我这台iPhone应该是大陆被偷的第一台iPhone5了吧,小偷应该乐坏了。老实讲,我对iPhone并没有特别的执念。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即便拥有iPhone,它大多数时候也只是我的备用机,甚至有台机器因为经常闲置,还导致电池“饿死”过好几次,这件事哪怕到了今天也依旧印象深刻。
抛开工作原因,我最后使用的机型是iPhone 13 mini,5.4英寸的屏幕尺寸,140g的机身重量是我坚定选择它的理由。
那种轻薄到可以单手掌握的手感,出门装进口袋几乎没有负担的体验,在如今动辄200g以上的“半斤机”时代,显得格外珍贵。如果你觉得现在的手机重量可以接受,那不妨看看你早已变形的小拇指,它似乎已经为你负重前行了许久。
当然,mini系列的短板也显而易见:续航不给力、单SIM卡支持有限(这也解释了它为何早早停产)。这确实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但基于我本身的使用场景,iPhone 13 mini只是台备用机,我平时使用最频繁的应用也只不过是微信、QQ这些聊天软件,或者拿来作为一个音乐播放器,由于使用场景过于单一,所以这些缺点也并非不能接受。至少对我来说,iPhone 13 mini曾经就是我最理想的选择,没有之一。
直到我不得不将它当作主力机使用,才发现当我习惯6.7英寸的大屏后,这个5.4英寸的屏幕在显示效率、操控体验上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于是我意识到,它似乎只适合成为一台备用机。
尽管我依旧认为iPhone 13 mini是目前最优秀的小屏手机,也仍然怀念iPhone 13 mini的小巧轻薄,但止步怀念就够了。
回头再看市场的变化:去年,iPhone 16 Pro的屏幕增至6.3英寸,而iPhone 16 Pro Max更是来到了6.9英寸,即将发布的iPhone 17似乎也不再使用那块6.1英寸的60Hz屏幕。有趣的是,相较于iPhone的“变大”,安卓厂商则重新选择了“小屏”路线,过去一年,国内主流厂商带来了四款6.3英寸左右的旗舰机型,在未来新的一年里,这个数量或许将会继续提升。
抛开苹果和安卓的对立、厂商与厂商之间的竞争,对于用户来说,能有更多优秀的选择,永远是好事。
@张大锤:我用上了续航和信号更好的安卓机,但仍旧有台iPhone在手里双持。科技圈(或者说新能源车圈?)兴起一个很省字数的描述词叫作“诺基亚时刻”,是参考诺基亚手机在当年无比辉煌又盆满钵满的年代,后接连经历数个重要时刻或者关键转折点即刻崩塌衍生来的描述。比如说谁在经历诺基亚时刻,就是说他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既危机四伏,又暗存多个机会点,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意思。
2009年,我手持诺基亚E63,这台机型是诺基亚在08年底推出的,全键盘,2.36寸屏幕,我很喜欢,那会儿触屏没普及,但线下售价没有低于3000块的。
就这样,2009年中,我手持E63,在蹩脚的屏幕上看到苹果推出的 iPhone 3GS,3.5寸屏,和流畅丝滑的交互,以及破天荒清晰的拍照与视频能力令人产生跨时代的赞叹。
2010年,公认苹果掀起最大变革的重磅机型iPhone 4降临,新闻的文字描述显然不如身边神通广大的朋友拿在手里跟你炫耀来的震撼,现在的我会文雅的感叹一句“诺基亚时刻”,而过去我的只会“卧*牛*!”。
我想每个关注苹果发布会的人,不光是在意这家拥抱创意、善于教育用户的公司推出如何强大的产品,是更想知道它又搞出什么新风潮会带动全球所有手机品牌跟进,奠定最少两年的产品进化方向。
全面屏手势、Plus大尺寸机型、取消3.5mm接口、Touch ID、Face ID、刘海屏布局、灵动岛...有些设计很离谱很激进,但iPhone的魅力就在于一旦使用它,就难以轻易放下。就像现在,我用上了续航和信号更好的安卓机,但仍旧有台iPhone在手里双持。
iPhone17 Air可能会是我今年重点看的机型,反正电池已经够小了还能小到哪去呢,主力APP都在安卓,iPhone握着越舒服越好,对于轻度使用来说再合适不过。同时,这大概也是明年国内厂牌如何更新“Pro Mini”机型的范式,不如翘首以待。
@DGame:从顶尖到平庸,从前卫到保守,这就是iPhone。算起来,我也算是iPhone的老用户了,我用的第一台iPhone是iPhone 4S,那个时代的iPhone真是大杀四方,同期的安卓手机和塞班手机,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操作体验都远远比不上iPhone。
4S的玻璃质感和坚硬的金属边框刷新了我对手机的认知,那会儿我其实还算是个诺粉,还在幻想着微软用One Windows战略一统天下,把手机和PC的生态彻底打通。
但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微软的“木马战略”彻底击垮了诺基亚,iPhone的成功和诺基亚的失败成为了科技史上的经典的案例,诺基亚时刻、iPhone时刻成为了新旧时代交替的形容词。
工作后我从小米2S过渡到了iPhone 5S,用了一个多月还是没觉得这台 iPhone是我自己的手机,很多设置我都没有办法去调整,但是我又不想要去越狱,用iPhone不就是图个省心,iPhone 5S 的轻薄体验也让我后面继续入手了同样外观但是性能更好的iPhone SE,没有选iPhone 6S系列的原因也很简单——太丑了。
看看4S、5S 时代的天线设计,再看看6S的,很难相信这是同一家公司的产品,然而那个阶段几乎所有手机的设计都被iPhone带跑了,越来越像iPhone也成了安卓手机迈不过去的坎。
个人认为,iPhone的平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OPPO的闪充和超薄设计机型、vivo的拍照和HiFi手机、三星的曲面屏等等在那几年陆续爆发,而iPhone呢,死守着那个外观设计,直到被寄予厚望的iPhone X 出现,才算是在外观设计上有了一些改变,但是在小米MIX、夏普302sh 这样的全面屏设计面前,刘海屏的妥协实在是太多了。
你可以说苹果是为了安全、为了这为了那,但无法否认在设计上的欠缺——不然也没有今天的药丸屏。
时间来到今天,华为都出三折叠了,安卓的快充都百瓦了,千元机都有超过100Hz的高刷了,苹果还是那个样子。而曾经苹果引以为傲的iOS,如今在使用体验上对比主流安卓系统还有多大优势?普通用户想把NFC门锁刷进去都做不到!
苹果的策略肉眼可见的愈发保守,我可以理解,但并不想支持,作为行业的超级龙头,作为全球最赚钱的手机公司,只靠App Store的苹果税就能赚到数不清钱的公司,今年系统上最大的更新是看不清UI界面的液态玻璃。只能说乔布斯的留下的遗产实在是太强大了,能让苹果一直吃下去。
写在最后来源:什么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