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7日,随着礼炮齐鸣、彩绸飘舞,广州湾区新岸(罗冲围片区)潭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迎来历史性时刻——一期1906套回迁房正式奠基。这场在原新穗巴士地块举行的仪式,不仅标志着广州首个"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模式改造项目进入开发快车道,更意味着潭村村民距离"智
2025年5月7日,随着礼炮齐鸣、彩绸飘舞,广州湾区新岸(罗冲围片区)潭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迎来历史性时刻——一期1906套回迁房正式奠基。这场在原新穗巴士地块举行的仪式,不仅标志着广州首个"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模式改造项目进入开发快车道,更意味着潭村村民距离"智慧人居新时代"又近了一步。
一、政企协同破局:从"纸上蓝图"到"立体施工"的跨越
作为《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颁布后的首个示范项目,潭村改造采用"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创新机制。白云区政府通过"资金池预存、责任清单管理、全周期管控"三大保障体系,提前锁定17亿元专项改造资金,严控2027年底交付的刚性节点。在奠基现场同步举行的二期永丰五金城牌坊拆卸仪式,生动诠释了"拆建同步"的高效节奏——这种"一建一拆"的并联推进模式,较传统改造工程缩短工期约18个月。
项目指挥部特别设置"村民监督岗",由村社代表、行业专家组成质量督导组,对回迁房建设的28项关键指标实施全过程跟踪。白云城投负责人透露:"我们引入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将每户村民的户型数据三维可视化,确保交付零误差。"
二、科技赋能生活:1906套回迁房里的未来图景
首期回迁房的设计处处彰显"科技温度":- 全屋智能系统:入户人脸识别、AI水电管家、智能安防联动等9大智控模块,让70岁以上老人可享"无感化"生活服务- 垂直森林社区:通过建筑立面立体绿化、屋顶光伏花园等设计,实现人均绿地面积较现状提升300%- 数字孪生平台:住户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查看施工进度、预约社区服务、参与公共事务决策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创造性提出"文化基因库"概念,将潭村百年古井、醒狮训练场等12处文化记忆点,通过3D扫描技术转化为社区公共艺术装置。在奠基现场展示的沙盘中,醒狮广场与传统骑楼元素相融合的"岭南新坊"设计,赢得村民阵阵掌声。
三、15分钟生活圈:构筑全龄友好型社区生态
项目规划者深谙"好房子需要好配套"的真谛,以TOD模式打造三大功能圈层:1. 教育服务圈:布局18班幼儿园+36班九年制学校,创新设置"家长共享办公区"和四点半学堂2. 健康照护圈:颐康服务中心配备智慧养老床位,与三甲医院建立5G远程诊疗通道3. 文化活力圈:2000㎡的社区图书馆将开设广绣、粤剧等非遗工坊,牌坊广场每月举办"榕树头故事会"
针对年轻群体需求,特别设计"创客BOX"共享空间,提供从创业孵化到产品展销的一站式服务。数据显示,改造后将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村民物业租金收益预计提升3倍。
四、产城融合新范式:时尚之都崛起大湾区
作为白云区"两城一都"战略的核心节点,潭村改造释放的110万㎡产业空间,正在绘制"时尚硅谷"的蓝图:- 数字时尚工场:依托广州白云站枢纽优势,打造服装定制C2M智能生产线- 设计产业走廊:改造石井河沿岸旧仓库,建设设计师品牌集合店和直播基地- 非遗活化街区:引入广彩、牙雕等老字号,打造"前店后坊"式文化体验经济带
当奠基仪式的红绸缓缓落下,这场持续十年的城市更新长跑,正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的多维重塑,书写着"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注脚。2027年的那个秋天,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新居的智能阳台,潭村人收获的将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焕新,更是一个关于美好生活的全新答案。
来源:大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