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一项静待花开的艺术,更是一场多方协力的深耕。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纽带。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所小学,感受教师如何在“三引导”行动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一项静待花开的艺术,更是一场多方协力的深耕。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纽带。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进这所小学,感受教师如何在“三引导”行动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精雕细琢:教师专业发展的“雅居园路径”
该校校长姚晶介绍,学校秉持“至诚育人”的理念,构建了“一标两线三段五进阶”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这一系统化培养体系以培养“以身为教、至诚育人”的至诚教师为目标,将“德为师之本、能为业之基”两条主线贯穿教师成长全过程。
在新教师“修德立身,强基促能”的初级阶段,学校通过师徒结对制度,为每位年轻教师配备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语文教师张老师回忆道:“我的师父从备课、上课到班级管理,手把手地教我。每周都要听师父的课,师父也会来听我的课,然后一起评课、磨课。”这种传承让新教师快速掌握教学要领,理解教育管理的隐性方法。
在“润德立教,学赛提能”的生长阶段,学校通过读书交流、专家讲座、竞赛评比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每月举行的“闻韶读书会”成为教师们分享教育理念的精神家园,教师们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更能带动团队共同成长。学校组建“学术委员会”,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蜕变。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多项省、市、区级课题,获奖论文达十余篇,涌现出一批区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三引导行动:班主任成为协同育人的“中枢”
在雅居园小学,班主任的角色远不止于管理班级。他们是三引导行动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成为连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重要枢纽。
每年3月,各班班主任精心组织“学雷锋月”活动。低年级班主任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养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送上手工贺卡;中高年级班主任则组织学生化身“社区小管家”,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公共设施清洁等活动。一位三年级班主任说:“通过这些真实的实践场景,学生不仅懂得了奉献的含义,更在互动中培育了公共生活素养。”
世界读书日期间,班主任提前为不同年级学生推荐书单,推动“亲子共读周”活动。他们每天在班级群内分享阅读心得、点评亲子共读视频,让阅读成为连接家庭情感的纽带。一位家长说:“班主任的建议让我们发现了亲子共读的乐趣,现在每晚的读书时间成了全家最期待的时刻。”
每年开学季,班主任们聚焦“学习习惯养成”,通过“课堂常规训练周”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新学期。从“正确的坐姿握笔”到“课堂发言举手规范”,从“作业整理方法”到“时间管理技巧”,班主任们以细致的指导、趣味的评比,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宪法宣传周期间,班主任创新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指导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原告、被告等角色,围绕校园常见的“侵权案例”进行模拟审判。一位五年级班主任认为,通过这种沉浸式体验,学生不仅了解了宪法知识,更树立了规则意识,道德法治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习惯养成:班主任的细致坚守与创新
学校构建的“五维三阶·双衔接”习惯培养体系,将五大素养具象化为文明、学习、体育、劳动、社交五大习惯。在这一体系中,班主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习惯培养的目标设计上,班主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差异化策略。低年级重点关注“基础规则养成”,如“坐姿要端正”“排队快静齐”;中年级强化“行为自律”,要求“课间不追逐”“爱护公共物”;高年级则延伸到“社会责任”,倡导“公共礼让先”“上网善言行”。
学校特别关注“幼小衔接”与“小初衔接”两大关键节点。每年5月,邀请周边幼儿园大班学生走进校园,开展“幼儿园参观日”活动;开学季安排高年级学生一对一陪伴新生,帮助消除入学焦虑。在小初衔接阶段,学校联合对口初中开展“生涯体验课”,让学生提前了解初中学习要求。
为推动习惯培养从校园延伸至家庭,班主任创新设计“家庭习惯任务包”。低年级的亲子习惯游戏盒内含洗手计时器、整理玩具闯关卡等;中年级推出家庭劳动清单;高年级则设计家庭健康计划、社区公益日志等项目式任务。班主任每周通过习惯成长手册记录学生表现,并与家长共同签字评价。
阅读育人:班主任打造书香校园
在“以书代礼”阅读工程中,班主任成为推动阅读的主力军。每年春节前,班主任联合家长、学生代表共同拟定“压岁书”书单,这一创新做法带动学校家庭阅读覆盖率从72%提升至95%,图书馆借阅量增长210%。
每天早晨8点,各班响起读书声;中午,班主任巡回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傍晚放学前,班级开展读书分享会。此外,班主任还开设阅读课,通过名著导读、阅读方法指导等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班主任发起亲子共读21天挑战,鼓励家长与孩子每天固定30分钟共读,并用多种形式记录阅读过程。班主任定期在班级群、校园公众号展示优秀案例,评选书香家庭。许多家长反馈,以前孩子放学后总想着玩手机,现在每天主动提醒一起读书,晚餐时的读书分享成了全家最期待的时刻。
“梦想同‘萌’计划”暑期活动是班主任协同育人的典型体现。每年暑假,班主任根据学生兴趣,将实践活动分为公益、科技、技能、文化四类项目,联系家长志愿者和社会资源共同组织。学生们走进社区养老院、科技馆、非遗工坊,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去年暑假,五年级组织学生参与“非遗传承”项目,邀请面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导制作“十二生肖”面塑作品。学生李梓涵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原来一块小小的面团,能变成这么生动的形象,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我要把面塑技艺分享给更多同学。”
展望未来:教师持续深化育人使命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推动“三引导”行动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深度融合。学校将建立“社会资源图谱”,班主任主动对接高校、优质企业等资源开发系列精品课程。与高校合作开发职业体验课程,与科技企业合作开发编程启蒙课程……此外,学校将完善协同评价机制,班主任牵头构建“学生素养成长评价体系”,从“五大素养”维度设定指标,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素养发展。
师泽如光,虽微致远。姚晶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校社的同向奔赴、协同发力。高新区雅居园小学以“三引导”行动为抓手,在“共生”中凝聚育人力量,在“虹吸”中汇聚优质资源,在“跃升”中追求教育卓越。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正是这一过程中最坚定的力量。高新区雅居园小学的教师们,用行动诠释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用协同育人的智慧绘就了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新图景。
记者:李鹏 通讯员:马强 剪辑:刘美琪 编辑:周全 校对:高新
来源:热点情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