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基和底色。中国革命建设形成的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红色资源,都是红色文化的具体体现。在艰苦的革命、建设和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排除万难中取
□ 梁大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基和底色。中国革命建设形成的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红色资源,都是红色文化的具体体现。在艰苦的革命、建设和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排除万难中取得胜利。
传承红色文化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基因传承好。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引导,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传承红色文化首先
要保护好红色资源
近年来,随着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旅游的开发,各地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越来越被重视,但也存在着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有的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保护措施不当,红色资源呈现出逐渐消失以及碎片化的迹象;一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建设滞后,红色文化发展存在影响程度不够、数字化程度不高,缺少大众认知度较高的红色文化网络平台,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等问题;一些地方忽视了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的挖掘,开发利用仍显不足,没有把红色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并与产业融合,立体开发。因此,红色资源保护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首要条件。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依法管理、科学利用、传承弘扬的原则。
1、红色资源保护是红色资源利用的前提。红色资源保护不仅有助于传承红色文化和历史记忆,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用好红色资源,既能带来社会效益,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红色资源作为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历史人文、自然山水一样,具有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属性。因此,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既要提升红色资源的社会效益,更要把保护作为利用的前提。
2、红色资源普查是红色资源保护的基础。建立红色资源普查制度,定期开展红色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红色资源的底数。做好实物史料和口述资料的抢救性保护,建立红色资源电子档案数据库。围绕各地重大历史事件,挖掘更多鲜为人知、感人肺腑、鼓舞人心的红色文物和故事,更是红色资源保护当务之急的工作。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资、捐赠、志愿服务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
3、红色基地建设是保护红色资源的有效途径。红色教育基地,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如革命实物、实景、史实等不同载体,也包括革命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公墓等。要整合资源,统筹衔接,树立红色基地品牌,提升红色资源声誉。红色基地的建设,立足于红色资源禀赋,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实现红色文化育人功能。
4、立法保护是红色资源保护的坚强保障。对红色资源进行地方立法保护传承,旨在以条例的法治力量,为本土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传承利用提供坚实保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毁、侵占红色文化遗存。通过立法手段,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确保红色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存和合理利用。
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人民群众以及先进分子共同创造出来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是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所彰显的坚定的爱国信仰、民族意志、团结精神等,在任何时代都能发挥引领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作用。在新时代传承和践行红色文化是筑牢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理想信念之基、提高国民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举措。
1、坚定理想信念,发挥育人作用。红色文化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预防和根治党员干部思想上变质、精神上“缺钙”的良方。只有深刻领悟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持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政治营养和历史智慧,才能有效锤炼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红色文化存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弘扬前辈历史功绩,更重要的是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滋养和强大动能。
2、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先进性和开放性的文化形态,凝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广泛共识,是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红色文化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化红色文化记忆可以振奋中国人民的精神,让中国文化激发新的生机,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固底色。切实增强红色文化自信与认同,积极开发引导大众文化需求的红色文化产品,使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3、提供精神动力,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定的奋斗精神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深化红色文化记忆既能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更能正本清源,破除历史虚无主义之弊。
4、增强价值认同,彰显中国特色。红色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绽放出中国特有的风采,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吕梁精神、刘胡兰精神等。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的历史沧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价值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致力于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宏伟画卷。
5、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价值观。通过传承红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将红色文化的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社会群体中,建立起丰富的文化环境,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在于它的教育功能、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国特色的彰显以及价值认同的增强等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手段,红色文化能够深入人心,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传承红色文化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青少年教育方式也随之带来新的变化。大数据时代以爆炸式的速度出现在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中,对受教育者的知识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这就需要有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方法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1、教育传承式。加强对青少年开展讲红色历史、革命故事活动,通过讲故事、参观红色基地等形式,增强青少年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通过邀请革命历史专家、学者、老军人、老党员等来讲述红色革命和革命精神的内涵。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通过课程设置、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红色历史和革命传统。
2、红色旅游式。通过红色旅游,让游客亲身体验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将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等打造成红色旅游景区。开展红色寻访活动,参观附近的名胜古迹、反映革命斗争的地点以及相关配套设施,通过实地参观和体验,深入了解红色革命精神。
3、文化活动式。创作红色主题的文学、影视、音乐作品,使之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放映优秀的红色电影或纪录片,鼓励人们阅读红色主题的书籍,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举办红色主题的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知识竞赛、撰写和分享红色励志格言,以及红色歌曲演唱、红色故事演讲、红色剧目表演等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合唱、舞蹈、朗诵等演出节目,展示祖国的富强和美丽,唱响爱国主义的歌声。
4、媒体宣传式。利用数字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挖掘、修复和再现,建立红色文物数据库,实现数字化保存、远程浏览、虚拟展览。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播放红色题材的节目,宣传红色文化。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AR导览等新媒体平台,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传播效果,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5、基地建设式。建设一批红色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整合党史工作者、民间学者和历史亲历者,做好红色资源的考证考查、文献的搜集整理、场馆的建设修复、经典红色影视剧拍摄等工作。在基地内开展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
6、实践体验式。鼓励和组织青少年参与红色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夏令营、冬令营、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军训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利用游戏化学习、角色扮演、互动式体验等新颖的教育方法,让红色文化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如模拟革命斗争场景、红色文化体验馆等,增强青少年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7、融入生活式。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等。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感受红色文化的氛围。将红色文化与流行元素结合,如红色主题的流行歌曲、电影、电视剧等,让青少年在娱乐中接受红色文化。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中来。多角度、多层次有效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新时代,我们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意义深远。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才能让我们在全新的发展事业中不断开拓进取,奋发有为。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