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谱系障碍日,今年联合国的主题是“促进神经多样性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的宣传主题口号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推动谱系障碍群体全面发展”。
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谱系障碍日,今年联合国的主题是“促进神经多样性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的宣传主题口号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推动谱系障碍群体全面发展”。
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如同夜空中独自闪烁的星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就是谱系障碍儿童。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谱系障碍人群已超1000万,其中0-14岁的儿童约有 300 万 - 500 万人,且这个率仍在上升。这些孩子的成长之路布满荆棘,而家庭干预在他们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承担家庭干预重任的家长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样需要关注。
家庭,是谱系障碍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他们接受干预训练最持久、最深入的场所。研究表明,早期、密集且科学的家庭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谱系障碍儿童的症状,提升他们的社交、语言及生活自理能力。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的点滴时刻,如吃饭、洗漱、游戏等,将干预训练融入其中,为孩子创造丰富且自然的学习机会。譬如,餐桌之上,通过巧妙引导孩子表达对美食的渴望,不仅能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进亲子间的默契;而在游戏的欢乐时光里,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则如同钥匙,悄然打开孩子社交意识的大门。
然而,家庭干预之路绝非坦途。家长们需如海绵吸水般汲取专业的干预知识与技巧,从高深莫测的应用行为分析(ABA)到细腻入微的感觉统合训练,从条理清晰的结构化教学到寓教于乐的社交故事疗法,每一项技能都要求他们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且,家庭干预需要长期坚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长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耐心和毅力。
有数据显示,尽管家庭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其对家长的时间和精力要求极高。例如,据《2022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显示,患有谱系障碍孩子的母亲平均每天需要投入16小时进行照护,这远超一般家庭干预建议的每天4小时。
在家庭干预的漫长征程中,家长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心血。他们不仅要承担孩子的生活照料,还要成为专业的干预训练师。在时间分配上,许多家长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了孩子身上。以一位谱系障碍儿童母亲为例,她每天除了正常的家务劳作,还要花费大量时间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实施训练项目,平均每天陪伴孩子进行干预训练的时间长达 6 - 8 小时,甚至更多。
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是压在家长心头的巨石。谱系障碍的干预费用极为昂贵,康复机构的课程费用,以及各种辅助的费用,每年少则数万元,多则十几万元。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治疗,不少家庭节衣缩食,有的家长甚至辞去工作专职照顾孩子,家庭经济陷入困境。
长期的精神压力更是让家长们不堪重负。在家庭干预过程中,孩子进步的缓慢、外界异样的眼光,都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家长的心。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谱系障碍孩子家长普遍存在抑郁症状,这些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内疚和绝望感、失眠或睡眠过度、易怒等。
此外,家长可能还会表现出对有意义活动失去兴趣、暴饮暴食或缺乏食欲、持续的疼痛,以及长时间感到悲伤,甚至有自杀的念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指出,约 50% 的谱系障碍儿童的母亲在 18 个月内抑郁症状水平升高。这些数据深刻反映了家长们在家庭干预中面临的心理危机。
深切关注谱系障碍孩子家长的身心健康,是确保家庭干预得以顺畅推进,孩子获得最佳支持的关键所在。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支持,共同承担家庭干预的责任。夫妻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协作,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让家长有适当的休息时间。例如,父亲在下班之余,应主动分担家务并多陪伴孩子,从而为母亲腾出宝贵的休息时间,让她得以放松身心。
社区和相关机构也应发挥重要作用。定期组织针对谱系障碍孩子家长的心理辅导讲座,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家长们提供心理疏导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开展家长互助小组活动,让家长们在交流中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同时,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干预培训,提升他们的干预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心。
家长自身也要学会自我关怀。在忙碌的家庭干预之余,每天给自己留出一定的时间,哪怕只有半小时,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阅读、运动、冥想等,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家长亦需懂得关爱自己。在紧张的家庭干预活动中,不妨每天抽出片刻时光,哪怕仅半小时,去沉浸于个人爱好之中,无论是阅读、运动还是冥想,都能有效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并且要转变观念,认识到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家庭干预成功的重要保障。
谱系障碍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干预,而家庭干预的成功离不开家长的身心健康。让我们在关爱特殊儿童的同时,也给予这些默默付出的家长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在家庭干预的道路上不再孤单和疲惫,为特殊儿童的成长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来源:大赛爸爸家庭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