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 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约 40 亿元,其中半固态电池设备占比 96%(38.4 亿元),全固态电池设备仅 1.6 亿元。随着技术成熟,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 69.3 亿元,2030 年突破千亿元。中国作为核心增长极,2025 年固态电池
1、固态电池设备行业分析
2024 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约 40 亿元,其中半固态电池设备占比 96%(38.4 亿元),全固态电池设备仅 1.6 亿元。随着技术成熟,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 69.3 亿元,2030 年突破千亿元。中国作为核心增长极,2025 年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达 29 亿元,2028 年增至 89 亿元。设备投资强度显著高于传统液态电池,单 GWh 产线投资达 5.5 亿元(中试线)至 200 亿元(量产线)。
设备价值量结构变化
固态电池前段(极片制造)和中段(电芯组装)设备价值量占比从液态电池的 71% 提升至 80%,其中干法电极、等静压机、高精度叠片机等核心设备成为增量主力。后段设备占比从 29% 降至 25%,但高压化成分容设备(压力需求达 60-80 吨)仍为关键升级环节。
2、主流技术路线对比
硫化物路线
离子电导率高(接近液态电解液),但对空气 / 水分敏感,需惰性气氛保护设备(如真空手套箱、气氛保护烧结炉),干法电极工艺为刚需。
氧化物路线
安全性较好,但需高温烧结(设备良率不足 60%),对辊压机精度要求更高。
聚合物路线
工艺成熟度高,但高温性能受限,依赖热压封装设备。
核心设备技术难点
干法电极设备
包括纤维化设备(气流粉碎机)、双螺杆连续制浆机,需解决粉体分散均匀性与极片厚度控制(精度 ±1μm)。
等静压机
需实现 “温压一体” 控制(如金银河独创技术),精准匹配固态电解质热收缩特性,压力范围覆盖 5-20 吨。
界面调控设备
如原子层沉积(ALD)设备用于正极包覆(厚度 1-5nm),但量产效率低(单腔体每小时处理数百片)。
3、竞争格局与国产替代进展
全球竞争态势
欧美日企业主导高端市场(市占率超 70%),如日本 Katop、德国 Manz、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等占据干法电极、高精度叠片机等领域。中国厂商在性价比(成本低 40%)和工艺适配性上快速突破,先导智能、利元亨等企业已进入宝马、宁德时代等头部供应链。
头部厂商的研发进展与中试线建设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企业的固态电池研发已进入中试阶段: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贯通,良品率达 90%,并启动 2GWh 量产线设计;
孚能科技计划 2025 年底交付 60Ah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样品,2026-2027 年推进装车验证;
宁德时代虽未提前量产计划,但其中试线已建成,计划 2027 年小规模量产。
这些进展表明,国内企业正通过中试线验证工艺可行性,为量产做准备。
设备厂商已开始批量供应中试线设备:
先导智能向欧美日韩及国内头部客户交付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2025 年上半年固态电池订单同比增长超 300%,预计全年订单达 8-10 亿元;
赢合科技开发湿法 + 干法混合设备,向国内某头部企业交付中试线设备,极片制造效率提升 50%。
设备迭代方向聚焦于适配硫化物路线(如干法搅拌纤维化技术)和提升良率(如多辊闭环控制),100MW 级中试线设备已成为主流采购标的。
来源:全产业链研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