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集团需要证明自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2 19:59 1

摘要:EO-3021是由Elevation于2022年7月从石药集团引进,并支付了2700万美元预付款、11.5亿美元里程碑金额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

转自:氨基观察

作者 | 郑晓

石药集团可能不会想到,曾经引以为傲的BD,可能会反过来变成自己的质疑点。

3月20日,Elevation宣布决定终止开发其Claudin 18.2 ADC药物EO-3021。

EO-3021是由Elevation于2022年7月从石药集团引进,并支付了2700万美元预付款、11.5亿美元里程碑金额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

然而,如今的Elevation得出结论,EO-3021与其他靶向Claudin 18.2的ADC相比没有竞争力。

引进之时,EO-3021仅有一期临床数据。对于这样的早期分子来说,失败也算是情理之中。毕竟,创新药研发九死一生。

不过,这次失利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EO-3021的中美数据落差太大。正是这种落差,让石药集团陷入了“创新质量”的信任危机。

而石药集团当前所遭遇的挑战,可能也是所有传统药企在转型成功之前,需要面对的。

/ 01 /

未能复制的中国数据

在Claudin 18.2的研发热潮中,Elevation希望借助石药集团的EO-3021实现突破。

根据石药集团开展的1期临床试验,在给药剂量范围内,EO-3021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在针对Claudin18.2阳性胃癌后线治疗人群中,达到了47.1%的客观缓解率(ORR)和64.7%的疾病控制率(DCR)。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结果尤其引人注目,因为该研究对入组患者的Claudin18.2表达水平没有特定要求。相比之下,FIC药物Zolbetuximab仅对Claudin18.2高表达(≥75%)的患者有效。

然而,Elevation未能在海外成功复制中国临床数据的优异表现。

去年8月,EO-3021遭遇挫折。当时公布的以美国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1期数据显示,在15名胃癌患者中,确认的ORR仅为20%。

尽管如此,Elevation仍抱有希望。亚组数据显示,在7名Claudin18.2高表达患者(IHC 2+/3+ ≥20%)中,ORR为43%。

然而,最新的数据彻底让Elevation的希望破灭。

2025年3月20日,Elevation宣布,在36名IHC 2+/3+ ≥20%的Claudin18.2阳性患者中,确认的ORR仅为22%。

这一结果表明,EO-3021与其他靶向Claudin18.2的ADC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Elevation不得不宣布止损,放弃EO-3021的开发。

/ 02 /

对于失利的种种猜想

在创新药研发领域,BD而来的分子失利属于正常现象。

创新药研发有风险。根据并购金融服务公司SRS Acquiom此前的统计,里程碑的实现率仅为22%。至于实现里程碑所触发的金额则更少,能够拿到的里程碑金额仅为总金额的3%。

具体在Claudin 18.2 ADC领域,研发似乎确实不顺利,退货事件接二连三。例如,礼新医药的CLDN18.2 ADC的授出权益,就被BMS退回。

不过,EO-3021中美临床巨大的数据差异,仍然引发了市场的种种猜想。

有观点认为,是石药集团的ADC技术不行。EO-3021搭配的载荷是MMAE。作为一种微管蛋白抑制剂,该载荷毒性并不差,但由于只能针对处于细胞分裂期的肿瘤细胞,对非分裂和静态细胞的癌细胞无计可施等因素影响,已经逐渐不被市场认可。

当前,ADC领域正越来越多地转向拓扑异构酶抑制剂,Claudin 18.2 ADC也不例外。当然,这并不绝对,因为也有使用了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Claudin 18.2 ADC遭遇了退货。

另外,还有观点认为,中美临床数据差异过大,是因为中国临床挑选了病人。所以,在海外按照常规逻辑推进临床的情况下,临床数据出现了滑坡。这也未必是事实,毕竟,人种差异也可能导致临床数据的偏差。

然而,在石药集团另一款出海的药物Nectin-4 ADC CRB-70,首个西方临床数据滑坡的的情况下,市场对石药集团的质疑被放大了。

在2月份的ASCO泌尿生殖系统癌症研讨会上,Corbus公布了引进自石药集团的CRB-70首个西方临床结果,使其股价暴跌。

核心问题是CRB-70在尿路上皮癌的数据似乎出现了滑坡。中国临床ORR数据为44%,而海外临床ORR数据为25%。尽管两者无法直接比较,因为入组条件不同,但也反映出,在放宽Nectin-4表达的情况下,CRB-70在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可能降低。

从EO-3021到CRB-70,危机接二连三浮现,石药集团也确实到了需要证明自己的时候。

/ 03 /

转型不是一蹴而就

石药集团的困境,可以说是从传统药企到创新药企转变所必须经历的关口。

加码创新的同时,石药集团基本盘仍然是以传统业务为主,这也导致其正在经历转型以来的难关。

2024年,公司收入规模虽然达到290亿元,但同比下滑7.8%;净利润46.82亿元,同比下滑25.4%。核心原因在于,石药集团当前的主力业务,因为集采和医院控费等因素,收入全面下滑。

实际上,上述业绩还是经过“美化”的。2024年,石药集团3款药物对外BD,授权费收入17.83亿元。考虑到授权费所需要摊销的成本有限,因此对于利润规模的提升帮助较大。但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其目前的困境。

当然,也正是这种困境,促使石药集团更积极地拥抱创新,并且在资本市场也是动作连连。对于大药企来说,转型之中的有利因素,是有着超越行业均值的资金、资源,尽管阵痛强烈,腾挪空间也足够。

但客观来看,任何产业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创新药这种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产业。这也要求转型期的传统药企,时刻保持初心和耐心,更不能走捷径。

创新药行业确实唯快不破,但在打基础的时候,慢才是快。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