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观察者网》记者在平壤亲历这场景。居民说,只能趁晚饭时段快点煮饭、洗澡。过了十点,电力供应全看“缘分”。
平壤入夜,整座城市仿佛被谁拔了电闸。窗户暗着,街道黑着,只有阳台上的光伏板,在月色下默默充电。
2020年,朝鲜民众已安装了约288万块太阳能板,有人干脆跑到丹东,把中国的阳光扛回去。
缺电到什么地步?今天咱们说清楚。
夜晚九点,平壤停电。十几层的居民楼,窗户像盖了黑布。应急灯一闪一闪,像在提示:这里白天还通着电。
2019年,《观察者网》记者在平壤亲历这场景。居民说,只能趁晚饭时段快点煮饭、洗澡。过了十点,电力供应全看“缘分”。
电视看一半断信号,取暖炉也得备个太阳能蓄电装置。
路灯成了“摆设”,出租车开着远光灯照街。司机车上插着五个充电宝,白天跑车晒电,晚上回家给手机续命。
百货商店卖太阳能灯,市场上卖稳压器,光伏板成了抢手货。20瓦的家用光伏板,35万朝鲜元,合44美元(按黑市汇率),比普通朝鲜人两个月工资还贵。
光伏板以前是劳动党干部专用,如今老百姓也能买。五金柜台里,各种国产太阳能板堆成小山,规格、样式、容量一应俱全。
北京Koryo Tours旅行社总经理Simon Cockerell在2015年就说过,光伏板在平壤“安装量是前一年的三倍”,而且有的是国产的,价格降了不少。
城市家庭先用上光伏板,尤其在平壤、开城等地更明显。这些地区的居民大多有固定工资,能攒出钱买设备。
很多公寓楼阳台、窗台成了“小电站”,安装位置像选座位,哪里晒得久就安哪里。
大约10%-15%的公寓窗台都挂着太阳能板,这是2015年路透社拍到的平壤真实场景。
朝鲜全国年发电量只有33太瓦时,只是韩国的7%。电力调配以工业优先,住宅排在后面。到了晚上,大多数家庭只能靠“晒”来的电维持照明和充电。靠电吃饭,靠天吃电,这是2020年前后的城市生活状态。
平壤已然“靠太阳活着”。而这个太阳,有一部分,是从丹东扛回去的。
太阳能板,走得最远的那批,是从中国丹东翻山越水走进朝鲜的。资料显示,朝鲜边贸活跃地区,丹东最为典型。
在那儿,总能看到扛着大包小包的朝鲜商人,里面装着的不只是日用品,更是光伏组件、蓄电池、转换器、逆变器等整套发电系统。
丹东商品在朝鲜有两个优点:质量好,价格低。朝鲜国内光伏板虽然也在生产,但数量不多、质量不稳,价格还偏高。
而中国出口产品,不仅性能稳定,还便宜。于是,很多朝鲜人宁可远渡边境,也要来中国采购回去。
从2020年数据看,朝鲜家庭已安装了约288万块太阳能板。
这些板子大多数来自中国,有的通过正规渠道边贸出口,有的通过灰色路径“漂洋过海”。
尤其在丹东,有些市场专门开辟光伏设备专区,专供朝鲜边贸需求。
但这些设备不是谁都买得起。
一块中等配置的太阳能设备,价值在几百到几千人民币之间,对朝鲜普通工薪阶层而言,可能要攒好几年工资。
城里人有固定收入,还能逐步购买。农村就难了,基本买不起。
不过也不是一片黯淡。国营农场生活条件好,光伏板配置也不差。
特别是重点农业合作社,屋顶密密麻麻布满太阳能板,储电室里蓄电池一排排。
农场职工拿固定粮食补贴,还能搞副业,自然更容易安装光伏系统。
朝鲜电力系统长期优先工业、后保民生,这套系统在能源紧张时期难以兼顾。光伏设备成了城市居民的“第二生命线”。
有数据显示,2020年后,朝鲜对中国光伏产品进口持续增长,而丹东作为前线口岸,作用尤为关键。
太阳能,不仅解决了生活用电,也带动了边贸经济。中朝边境的光伏流通,其实折射出一个更大的问题:朝鲜民用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必须依靠外部资源完成自救。
朝鲜民众不是被动等待,而是在现实里寻找出路。他们用双肩扛电站,扛回去的是一块板子,点亮的却是全家晚餐后的那盏台灯。
如果说城市是太阳能的“试验田”,那么家用设备就是朝鲜百姓的“救命稻草”。在2023年以前,停电还只是偶发状况。
到了2024年7月,联合国和国际能源署联合报告指出,朝鲜电力紧张形势加剧,甚至影响到社会稳定。不仅是城市用户,连部分工业区供电也不稳定。
朝鲜电力系统存在三大痛点:基础设施老化、资源枯竭、进口受限。2023年,国际能源署统计,80%的火电厂建于1970年代,涡轮机老化,效率下降30%以上。2021年,洪水冲毁了多个老旧水电站。
2024年,因外汇紧张,石油进口减少30%。水电、火电、燃油电三路同时吃紧,民用电力更是雪上加霜。
这种结构性短缺,让小型发电系统变成家庭必备。平壤市郊,有些楼房外墙上密密麻麻挂着小太阳能板,从外观看像加了副“护心镜”。
每家户型都不一样,安装位置五花八门。有的直接安装在窗框外头,有的钉在水泥外墙。阳台不种花,种电。
在市场里,光伏设备分类也越来越细。除了传统的太阳能板和稳压器,现在还有“组合套装”:一块板、一个逆变器、两个插座、三个接头,买回去就能用,像组装玩具一样。
根据2024年朝鲜官方披露数据,经第三方验证确认,平壤电厂全年故障率超过20%,年维护预算连续三年不足。这意味着,即使政府努力维稳,电力下行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年轻人使用手机、蓝牙设备、媒体播放器(notel)需求猛增,进一步刺激了家用电力需求。400万手机用户背后,是数百万个充电宝和充电头。电不够,就靠自己晒。每个家庭都在“自力更生”,就像种自留地,现在种的是电。
在这个电力体系里,光伏系统已经不是附属品,而是家庭的“刚需产品”。一个板子不够,就加两个。光照不足,就加电池。晴天晒电,阴天省电,雨天等电,日子就这么过。
朝鲜不是没有太阳,它只是缺一个把太阳变成灯泡的办法。这种办法,现在装在了阳台上,挂在了窗户上,也靠着丹东那边的生产线,一块块跨过国界,照亮了黑暗中的饭桌和课本。
外媒:弥补电力短缺 太阳能电池板在朝鲜热销.参考消息.2015-04-23
朝鲜户用光伏系统安装激增!大部分从中国进口.世纪新能源网.2023-09-01
电力短缺,朝鲜民众想出这个办法.观察者网.2019-01-19
朝鲜电力短缺原因(2024年).丝路印象.2024-07-19
来源:探史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