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扶贫故事(3)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18:50 1

摘要:在各种职业里面,医生对症下药治愈不同的病人,教师谆谆善诱培养孩子成长长大,工匠苦心修炼生产出精益求精的产品。农民要是算作一种职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来播种秋来收获,在土地上精耕细作,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循环往复。

颍州扶贫故事——马寨乡欧庙村

撰稿 :颍州大禹 采编:王立甲

在各种职业里面,医生对症下药治愈不同的病人,教师谆谆善诱培养孩子成长长大,工匠苦心修炼生产出精益求精的产品。农民要是算作一种职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来播种秋来收获,在土地上精耕细作,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循环往复。

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非常年轻,他们的工作像是农民,他们的服务对象,就是相对固定的农村人口,他们重复劳动、精细管理,把各项到户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是基层落实政策的毛细血管,他们的职业称谓:扶贫专干。

在我们颍州,扶贫专干的称谓从2016年至2020年,自2021年至今,称为乡村振兴专干。专干就是干专门的事,有三个层面,在村工作的,村级专干;乡镇工作的,镇级专干;区级层面的,区级专干。来到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就会看到一张张青春的脸,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他们经历过国考、省考,各种检验考验,他们了解每一户的基本情况,他们会平和的介绍本地的各种情况。

周辉今年已经40岁了,从2016年11月进入马寨乡欧庙村扶贫专干算起,已经在村里工作近10年。扶贫专干时期,要把村里的贫困人口识别出来,经过一定程序建档立卡,年初根据掌握的每一户、每户中的每一口人的情况,要研判每一户的住房安全是否保障、是否开通自来水、是否参加医保、是否办理慢性病卡,家中是否有上学的孩子,是否发展种养殖等产业,种养的产品能不能销出去,是否有资金需求,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能不能参加公益岗位,制定出相对应的帮扶措施。年终要对每一户进行收入核算,看看年初制定的帮扶措施是否全部落实,年度主要收入是否落实,与去年相比是否有所增加,对村里的工作是否认可,等等。

这一段话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很复杂了。精准扶贫的理念就是对象、措施、帮扶、成效都要精准,最核心的在于实效和贫困户的认可。全村102户贫困户,要动态掌握每一户、每一人的情况,要经常性的走访,根据情况变化和群众不同的诉求,需要随时调整帮扶措施等。周辉最开心的事,是得到群众的认可,走访见面的时候群众的笑容;最纠结的事,是继续工作还是转行从事新的职业;最担心的事,因为工作疏忽大意造成贫困户帮扶措施的疏漏;最痛苦的事,是自己的孩子无暇过问关心;最委屈的事,是贫困户打电话问最近怎么不去帮助打扫卫生了。

周辉在从事扶贫专干以前,也曾经尝试过很多职业,在奇瑞汽车厂应聘过工人,在师范学院门口摆摊卖过糖葫芦。最后他选择回到家乡,从扶贫专干开始,还是有一些想法的,周辉觉得在家乡也可以干事业。周辉的理想和实践是种植中药材,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村民致富。2017年、2018年,周辉利用自家的2亩地种植了中药材元胡,也称为:延胡索,以块茎入药,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作用,经济效益可观。经过多年努力,周辉钻研种植技术,积极与行业联系,形成了自己的种植方法,目前种植了24亩元胡,不仅得到收益,尤其是种植的技术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今年可以带动更多村民一起种元胡。历经困难挫折,有风雨也有彩虹,现在周辉不仅工作更有经验了,带动村民发展生产的底气更足了。

马寨生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佛手姜”的发源有悠久历史,据传为欧阳修在颍州就任太守时命名,连同欧庙村的地名也与这位大宋名相有关。生姜种植成本高,风险大,对土地要求很高,即便是有种植生姜经验的土专家,也不能确保当季种植成功。生姜收获以后,销售跨度时间长,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也造成产业发展受到限制。生姜浑身是宝,为带动这项产业发展,马寨乡投资7300万元建设生姜产业园,可解决10000亩生姜存储加工及销售问题,建设两座标准化生产车间,三座保鲜库、冷藏库,利用优质的马寨生姜生产出各种生姜制品,有姜片、姜粉、姜油,还有姜茶、精油等高科技产品。产品远销长三角、海外日韩等国,2024年产值超7000万元,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生姜产业园带动效应明显。

马寨乡建成了生姜产业园,对于姚宗信这样的大户来说,等于是加大了风险保障,不愁销路。姚宗信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脱贫,四年前还在上高中的儿子,即将迎来警官学校毕业,家里没有了任何负担。虽然年龄越来越大,老姚种植生姜的信心更足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欧庙村的生姜种植带头人。

姚宗信也是重复劳动,精耕细作。他今年租下20亩土地,正在为生姜种植播种。马寨生姜的品质好,种植要求也很高,使用的种子称为“姜母”,要提前浸种催芽,土地要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寻找适合生姜种植的地块,最好是地势稍高,排灌适宜,待到秋玉米收割以后,要把土地深耕翻旋半米,历经近五个月秋冬季的自然酝酿,待到来年开春,开始耕作播种。提前繁育的漂亮的姜母,整齐的躺在准备好的田垄里面,旁边是豆饼、复合肥料等孕育材料,历经半年吸收土地滋养,经过姚宗信悉心的照顾,大自然也会给与充分的回报,秋天收获季节,优质的佛手姜亩产高峰时可达1万斤。

为大力推广马寨生姜产业发展起,颍州农业农村局出台了专门的扶持政策文件,包括土地、有机肥、地膜、秸秆回收、保险等全方位支持农户发展生姜种植,以及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

马琛琛看起来是一位弱不禁风的女孩,主要是太瘦了。对于她来说,重复劳动,精细管理更有体会。她从2016年8月8日第一天到马寨乡政府报到起,就被安排在扶贫工作站,全乡十个村,一千多户贫困户,早就跑个遍。不仅脚步勤,思路也清晰,颍州区经常组织开展基础业务评审、站长行动等业务促进活动,西部九龙、西湖、程集等乡镇各位工作站长业务交流时,常会以马琛琛的做法作为模范借鉴参考,久而久之,马琛琛被称为“西部一姐”。付出也有回报,2021年脱贫攻坚战收官,马琛琛获得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是对她数年如一日坚守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路上的最大肯定。过渡期五年来,马琛琛依然坚守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岗位上,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已经付出了最好的青春年华。

张东方今年40出头,是欧庙村的村书记,当年也在扶贫专干的岗位上工作过,精准扶贫的理念贯穿他的思想,带领欧庙村乡村振兴的目标既远大又实际。欧庙村曾是贫困村,既古老又年轻,三县交界地,有一个集市,颇有历史渊源(可参考《颍州山海情2》)。全村1185户5021人口,耕地4436亩,历经脱贫攻坚和衔接乡村振兴,现在的欧庙村,河清水晏,村庄道路四通八达,公交车902路,可以从欧庙村直达阜阳生态园。

市区司法局帮助建设了法治广场,修建了篮球场、活动广场,每天傍晚都是村民聚集活动的场所。劳动之余的村民们可以聚在一起活动,互相交流,村民之间的感情更亲近了。去年8月,欧庙村举办了第一届村BA,共有12支篮球队参与比赛,历时三天,在比赛期间,马寨生姜、欧庙麻花,都是特色产品展区的抢手货。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脱贫攻坚精神在马琛琛、张东方、周辉等等这样一群年轻人身上得到传承。他们曾经年轻,也正年轻,乡村振兴在他们肩膀上,在他们的脚下。

来源:百家书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