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全球核药市场正经历一场“核爆级”变革:诺华的Pluvicto销售额突破13.92亿美元,施贵宝豪掷41亿美元收购RayzeBio,而中国远大医药、东诚药业、中国同辐三大企业加速布局。这场变革背后,是技术突破、临床价值和政策红利共同推动的必然结果。
转自:新康界
2025年,全球核药市场正经历一场“核爆级”变革:诺华的Pluvicto销售额突破13.92亿美元,施贵宝豪掷41亿美元收购RayzeBio,而中国远大医药、东诚药业、中国同辐三大企业加速布局。这场变革背后,是技术突破、临床价值和政策红利共同推动的必然结果。
全球核药市场规模预计从2019年的60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3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2030年或超286亿美元。诺华的Pluvicto仅用三年便跻身“十亿美元分子”,施贵宝、礼来等跨国药企更通过收购争夺赛道。
01
技术革命:中国企业的差异化突围
在蓝海的核药市场全球竞争中,中国的身影已经跻身竞争前列,主要代表为远大医药、东诚药业和中国同辐。
远大医药:自研+并购双线布局,剑指核药出海
以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为拳头产品的远大医药,2024年核药板块收入逼近5亿港元,覆盖全国22省市超50家三甲医院,构筑起肝癌精准治疗护城河。
SIR-Spheres® 钇 [90Y] 微球注射液
公司通过收购Telix引入6款放射性偶联药物(RDC),其中前列腺癌诊断产品TLX591-CDx、神经内分泌瘤治疗药物ITM-11已进入临床,自研管线占比提升至50%,并计划在2028-2029年实现首款核药海外上市,开启中国核药国际化新篇章。
东诚药业:产业链整合承压,核药利润逆势突围
凭借并购形成"筛查-诊断-治疗"全链条的东诚药业,虽坐拥30个核药房网络,却深陷肝素原料药业务拖累——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骤降55%,25亿商誉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不过其核药业务展现出韧性,利润贡献超50%,旗下177Lu-DOTATATE等肿瘤治疗药物进入放量期,未来或可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轻装上阵。
中国同辐:国产替代加速,海外市场破局
背靠中核集团的资源优势,中国同辐2024年上半年营收达28.1亿元创历史新高,国内首条无载体镥-177生产线投产打破进口垄断,推动核素成本下降30%。公司加速拓展"一带一路"市场,2024年接连中标埃及、印尼政府集采项目,同时加速镓-68等短缺核素自主供应体系建设,夯实国产核药供应链安全底座。
RDC丨核药“新宠”
此外,基于ADC药物市场的火热,近日,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RDC)也逐步成为研发的热门领域。
简言之,RDC是一种核药靶向治疗手段,通过将放射性核素与靶向配体结合,精准地将辐射递送至肿瘤细胞,实现高效治疗并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损伤。RDC具有精准靶向、不易耐药、安全性高、诊疗一体化等优势,适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临床价值。
02
跨国药企:技术优势与全球销量
全球核药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9年的60亿美元提升至2030年的300亿美元左右。这一增长趋势,加上核药在精准医疗中的独特优势,使得核药成为了医药行业的新蓝海。
诺华公布的2024财报数据显示,其引进的核素偶连药物(RDC)产品Pluvicto(177Lu-PSMA-617)年销售额达13.92亿美元,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
截图来源:CDE 官网
2024年11 月 13 日,Pluvicto的上市申请获 CDE 受理。此前该药已被 CDE 纳入优先审评,适用于治疗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阳性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 、已接受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和紫杉类化疗的成年患者。
为满足核药需求,诺华正在扩建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生产基地,并计划在加州建设新工厂,投资超过2亿美元,预计2026年完成审批。印第安纳波利斯工厂将成为诺华在美国首个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基地,加州工厂则是其在美国的第三座核药生产设施。
诺华持续加强核药领域布局。2021-2023年间,与iTheranostics、Clovis Oncology、3B Pharmaceuticals等达成合作,获得FAP靶向制剂、FAP-2286等放射性药物权益。2024年5月,诺华以17.5亿美元收购Mariana Oncology,扩大放射性同位素锕的研发管线。上半年,与PeptiDream签署1.8亿美元许可协议,进一步拓展核药偶联研究。
此外,施贵宝、拜耳也积极拓展核药赛道,简要信息整理如下:
施贵宝
施贵宝以41亿美元收购核药生物技术公司RayzeBio,进一步拓展其在核药领域的版图。RayzeBio专注于α核素靶向疗法,其研发管线覆盖了多个创新靶点,包括SSTR(生长抑素受体)和GPC3(糖蛋白3)等。此外,施贵宝还获得了RayzeBio位于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先进制造工厂,这将为其未来的放射性药物生产能力提供支持。
拜耳
拜耳是核药领域的先行者之一,其产品Xofigo(镭-223)是全球首个α核素药物,2023年销售额超过6亿美元。拜耳还通过收购Algeta、Noria和PSMA Therapeutics等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核药领域的地位。目前,拜耳的研发管线中包括7个处于临床前阶段和2个处于早期临床阶段的放射性配体疗法(RDC)项目。
03
未来战局: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变量
这场核药革命中,跨国药企凭借先发优势占据技术制高点,而中国药企以差异化创新和全产业链整合加速追赶。未来战局致胜的关键简要整理如下:
1. 技术迭代:α核素(如锕[225Ac])或成下一代核药核心,诺华的AAA817(PSMA靶向)预计2027年上市;
2. 全球化突破:远大医药计划每年提交1款产品至FDA,东诚药业加速中美双报,中国同辐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7.6%;
3. 政策协同:中国核医学科覆盖率不足40%,未来5年或迎基建高峰,物流、供应链能力成竞争壁垒。
未来谁能掌握更高效的核素生产、更精准的靶向技术,谁就能在千亿蓝海中称王。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