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重开模拟器作者的新游戏,又被抄袭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2 17:46 1

摘要:互联网是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尤其是在各种群聊里,总有些“怪东西”像病毒一样疯狂传播。某个平平无奇的下午,可能就有一位群友突然甩出一个链接,神秘兮兮地说:“这个巨有乐子,速玩!”于是,一场赛博狂欢就此展开。

还记得2021年最火的那款网页小游戏,人生重开模拟器吗?

互联网是个充满魔力的地方,尤其是在各种群聊里,总有些“怪东西”像病毒一样疯狂传播。某个平平无奇的下午,可能就有一位群友突然甩出一个链接,神秘兮兮地说:“这个巨有乐子,速玩!”于是,一场赛博狂欢就此展开。

人生重开模拟器当年就是这么火的,玩家只需点击“重开”按钮,系统就会随机生成一段荒诞人生——可能你刚出生就天赋异禀,结果2岁被陨石砸死;也可能你平平无奇活到80岁,临终前突然中彩票暴富,要突破寿命上限就只能刷出小盒子去修仙。

这种黑色幽默的随机性让玩家们乐此不疲,甚至衍生出“赛博人生攀比”文化,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奇葩人生结局,比拼谁的更抽象、更逆天,导致人生模拟器这游戏直接火遍全国。原版500岁完结,但玩家还制作了各种mod版本继续玩。

也因为游戏的简单和火爆,上线没多久就有了一批“三国模拟器”、“修仙模拟器”的同类作品,甚至后续在网文圈都开辟出了一个模拟器类别。

人生重开模拟器作者小德的新游《纸上谈亲》,上线小程序测试,结果一个星期就就又被抄了。

01 《纸上谈亲》赛博相亲的荒诞与现实

《纸上谈亲》可以明显看见前作模拟器的存在感,类似进阶版本的家族模拟器,不过是相亲like。

和传统文字游戏不同,《纸上谈亲》的核心玩法建立在“标签系统”上,融合了肉鸽元素。玩家的角色和相亲对象都被打上各种标签,比如“榜一大佬”、“有房有贷”、“量子沟通”,或是更离谱的“身患绝症”、“戴森球”。这些标签分不同稀有度,直接影响相亲成功率,和繁衍成功率。

游戏还引入了“信息隐藏”机制——就像现实中的相亲,双方总会刻意隐藏某些缺点。相亲对象也可能藏着一堆雷,比如离异、带娃相亲、遗传疾病,这些标签。随着互动深入,这些隐藏属性会逐渐暴露,让玩家体验“开盲盒式相亲”的刺激感。

这游戏还能和外星人结婚,但可能会导致界面全部变成火星文,变不回来。

还有海王对象出轨,孩子没有一个是自己的,或者孩子生下来就50岁,告别相亲,游戏结束。

这些荒诞情节看似夸张,实则精准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相亲焦虑。《中国青年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68%的单身青年认为相亲市场“条件至上”,而“收入”“房产”“学历”成为最常被衡量的三大硬指标。

《纸上谈亲》用戏谑的方式放大了这种现实,和人生重开模拟器一样,家境很重要。游戏的最终目的就是刷标签,构筑牌组,繁衍下一代继承标签,生存刷代数。

小程序虽然没前作火爆,但数据还是不错的,作者本人只玩到77代,高玩摸索标签已经肝到200代以上了,模拟器类别这几年进步很多,不过这种肉鸽标签牌组还是有可玩性的。

结果上线测试7天就被抄了。

独立游戏的困境:爆火一周就遭抄袭,维权之路何其难

尽管玩家玩得不亦乐乎,开发者却高兴不起来。游戏上线仅一周,作者就在小红书发文控诉:“我的游戏《纸上谈亲》才公布一周就被抄了,左边是我,右边是抄的,甚至都不是换皮,是纯抄,除了UI外就是复制粘贴,文案都不带改的”更无奈的是,这种抄袭在游戏行业几乎无解。

《吸血鬼幸存者》走红后,Steam上涌现大量“幸存者Like”游戏,但只要不直接复制素材,就很难追究。

对独立开发者而言,维权更是难上加难。他们没有大公司的法务团队,甚至无力申请专利。“我们连做游戏的精力都不够,哪还有时间打官司?”

对《纸上谈亲》来说,这种素材级别的完全复刻还是好事,至少能明确抄袭,只是1个星期就能copy的小游戏,估计改点文案对抄袭者也是时间问题。

这类玩法新颖的单机小游戏,常常会引来大量粗制滥造的模仿品,导致市场上充斥着千篇一律的复制品。

如果抄袭者来自不同平台(比如PC游戏被搬上手机),影响或许有限。但《纸上谈亲》的抄袭者同样扎根微信小程序,直接争夺同一批用户。这种“贴身竞争”对原创者几乎是致命打击——玩家分流、收益缩水,甚至可能因盗版质量差而败坏原作口碑。(盗版游戏广告更多)

尽管平台提供举报通道(如投诉美术/文本抄袭),但流程漫长,效果有限。独立游戏开发者独游猫曾统计,超过60%的小游戏抄袭投诉最终不了了之,原因包括证据不足、平台审核滞后等。

《纸上谈亲》哪怕只是一款小程序,也值得被更多人看见,而非被大量同质化作品所掩盖。希望开发者的权益能够得到保护,否则,独立游戏作者的创作热情恐怕会因这样的环境而逐渐消退。

来源:雷霆战神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