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示教再现编程,我们可以优化路径,争取每一次焊接都准确、稳定和高效。”春分时节,在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制造车间里,福建省数字工匠、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的陈江兰老师正为企业职工示范机器人焊接的操作手法。这位有26年焊接经验的“老焊工”走进多家企业
制定实施方案
为“产改”注入“争力量”
组建一系列劳模和
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
为产业工人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
建设产业工人学分银行
……闽、粤、新、皖
这四地深化“产改”又出新举措
产业工人快来查收这批岗位成才“大礼包”
福建省总工会出台实施方案,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
“通过示教再现编程,我们可以优化路径,争取每一次焊接都准确、稳定和高效。”春分时节,在铁拓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制造车间里,福建省数字工匠、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泉州分院的陈江兰老师正为企业职工示范机器人焊接的操作手法。这位有26年焊接经验的“老焊工”走进多家企业,协助技术工人攻克难题。
这个春天,聚焦一个“争”字,福建全省超过5000人次劳模工匠深入企业开展助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超2000个,帮助1万名以上产业工人提升技术技能水平。
日前,福建省总工会印发《持续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实施方案》,全省工会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重要发力点,彰显“敢”的胆魄、“为”的劲头,树立“争”的志向、“先”的指向,为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注入“争力量”。
争当理论武装的“排头兵”
“要如何通过智能算力,将工程的钢筋实际损耗率降至1%?”
“要如何通过建模、切图、算量三个模块,全方位解决工程项目中钢筋施工难度大、耗时久的问题?”
……
当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员在作业中遇到难题,他们在福州市总工会与福建晨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搭建的数字工匠学堂里不难找到答案。
该学堂位于福州软件园晨曦信息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楼。
晨曦工匠学堂负责人陈文灵介绍,工匠学堂探索“党建+”引领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采用订单式、二元制、工坊式培训等多种形式与全国500所工程类院校、10个产业学院“牵手”,共同培养BIM人才。在“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的模式带动下,这里也成为“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福建课堂的教学基地之一。
2018年至今,工匠学堂依托企业自主研发的BIM引擎,已为超3万名劳动者提供培训。
“学”,正是今年福建全省工会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纵深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首个关键词。今年,福建工会将面向全省产业工人持续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劳模工匠八闽行”主题活动,打造“百团千人”劳模工匠宣讲队伍,推出不少于300堂(条)具有闽工特色的微课堂微视频,示范带动全省各级工会举办劳模工匠“五进”宣讲活动2000场以上,让“劳动一线”成为全省产业工人共同进步的思政课堂。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在大国工匠、莆田市城厢区腾晖工艺厂艺术总监郑春辉看来,“福建工会正以‘争’为序,在八闽产业工人中搭建起‘学思用贯通’的能量场。”
争当服务发展的“先行者”
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廖洪平告诉记者,“这些晶体打破了我国在晶体生长领域仿制、跟跑的局面,让‘中国牌’晶体闪耀世界。”
“福晶科技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产业工人敢走新路的探索。”廖洪平说。福晶科技以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持续推动职工加入“争先、争优、争效”的研发创新行列,通过开展企业职工技能竞赛,锻造优秀产业工人队伍,推动福晶乃至全国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
努力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培育打造一批大国工匠、八闽工匠、能工巧匠,而这正是福建工会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的发力点。
据悉,今年福建工会将实施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做强“求学圆梦行动”“八闽工匠学堂”等品牌,努力打造具有福建辨识度的“产改”亮点;围绕全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实施职工群众建功立业、创新创造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福建”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推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发展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争当服务职工的“实干家”
福建工会努力汇聚维护产业工人劳动合法权益的合力。
“今年,我们公司按照每人每月30元标准发放卫生用品,惠及女职工1707人。”不久前,中石油福建销售分公司党群工作部经理孙宏达告诉记者,“我们把对女职工的健康关爱写进了公司制度。”现在,该公司女职工可在职工体检标准基础上增加200元的妇科专项体检补贴。
这是福建工会聚焦产业工人切身利益,大力推动建设“幸福企业”的行动缩影。今年,福建各级工会将在提升产业工人生活品质上奋进争效,力争在重点产业、重点地区打造超300家“幸福企业”,建立关爱职工公益伙伴项目库,创新工会服务项目职工评议机制,巩固“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
“实”,成为福建工会服务职工的关键词。今年福建各级工会将举办1000场次以上线上线下招聘、500场次以上就业技能培训,持续巩固深化“工会送岗、乐业八闽”专项工作;将推动医疗互助活动惠及职工260万人次以上,维护产业工人劳动安全卫生权益;举办270场以上单身青年职工交友活动,做优职工心理健康、医生休息室、女职工免费“两癌”筛查、“妈妈小屋”、暑托班、爱心托育等“工益”服务……
“‘争’出新气象,‘拼’出高质量!”福建省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福建各级工会将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效字为要,坚持服务发展大局与服务广大职工群众的有机统一,当好职工满意的“实干家”,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的工会实践中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广东省总工会聚焦产业工人素质提升,为高质量发展锻造高技能人才
“全省技能人才总量2093万,其中高技能人才768万,已占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的三成以上。”近年来,广东省总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注重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一系列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同时聚焦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大力开展劳模工匠选树和劳动竞赛,为该省高质量发展持续锻造高技能人才。
“小型研讨区”“交流展示区”“训练模拟区”功能明确,创新讨论不间断,头脑风暴随时进行……这在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网络操作维护中心主任邓艳梅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里已是常态。“目前工作室累计申报专利35项,获得各类创新奖项44项,为企业节约资金超过3亿元,有32名成员成长为劳模、技术创新能手、青年岗位能手、杰出人才等。”邓艳梅告诉记者。
像邓艳梅这样的创新工作室,在广东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广东全省创建命名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近1.5万家,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创效的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广东省总加大了对技能人才创新的支持力度,出台《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管理办法》,每两年命名100家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每家给予10万元补助资金,对考核评价为“优秀”的创新工作室给予30万元经费支持。
在工作室数量持续增加的基础上,2021年,广东省总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这是创新工作室的升级版,设有教育医疗、制造业、海事、港口、5G技术等12个分联盟,共吸纳110个创新工作室。
邓艳梅是5G技术分联盟的领衔人。分联盟包含了电信系统的8个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成员们每个月召开“云会议”,还开展了一系列线下培训和技术课题攻关。例如,在开展《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时钟同步安全应对及能力输出》项目过程中,通过分联盟联合攻关,解决中国电信移动网授时安全隐患,为关键行业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时频信号。该项目先后获授权专利45项,2022年至2024年累计创效5200万元。
在广东省总带动下,广东各地工会以当地产业特色为抓手,创建跨行业、跨企业、跨城市的创新工作室联盟。2022年,中山市人民医院李斌飞创新工作室与中国邮政中山分公司韦艳梅创新工作室联合启动医缴配全流程服务项目,开发涵盖停车、就诊、缴费、配药、邮寄等流程的一条龙服务小程序,顺利打通医院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中山和潮州两市签订合作协议,在红木家具、木雕、灯饰、陶瓷、绣艺与烹饪等领域实现了创新工作室跨城结盟,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以行业领军企业为主体,建设省级工匠学院,将培训和教学办到生产线;组织劳模工匠深入基层,将解决痛点难点的方法展示在第一线。这是广东省总帮助广大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提升的又一举措。
目前,广东共有19家省级工匠学院,广汽工匠学院便是其中一家。广汽工匠搭建起覆盖汽车全产业链的阶梯式培养体系,构建了从高级工到特级技师的完整培养路径。
在广汽集团,一位行业钣金技术能手研制出“分流拉拔器”“自动定位撬”,使钣金返修效率提高50%,成功获评特级技师。“这是学院打通特级技师评审标准与产业需求对接通道的真实写照。”广汽集团培训中心主任王友标表示,在特级技师评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学院创新性地融入业绩评审、创新贡献等维度。学院还将特级技师作为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将“传帮带”纳入评审考核体系。
此外,广东省总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创新创造活动,5年来,全省各级工会举办各类竞赛5300多项,参赛职工2746万人次,取得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职工创新成果548万项。连续7年开办省劳模工匠本科班,帮助646名一线产业工人进入大学课堂;连续13年开展“求学圆梦行动”,帮助近30万名职工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
新疆多方联动、齐抓共管,持续深化“产改”
在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电工班永柱熟练地调试着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参与自治区级职业技能竞赛,我3年内就完成了从助理到工程师的职称跨越,这在过去至少需要5年时间。”班永柱说。
班永柱的成长成才经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生动写照。
2024年,新疆各行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共33场次。其中,通过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培养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800余人,带动3000余人取得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1800余人获得中级工认证。
自“产改”推进以来,新疆构建起“党委统筹、工会牵头、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立体化工作格局,合力推动“产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企业党建引领得到进一步加强,职工技能形成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更加畅通,产业工人合法权益保障更加坚实。
党建引领产业工人筑牢思想根基。新疆通过探索“理论+实践”“课堂+基地”培训模式、健全“1+5”课程体系资源库等方式,为产业工人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通过开展党员“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组建3.83万个党员突击队、志愿服务队等,引导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勇挑重担。
产教融合构建技能提升新生态。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新疆公司与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绿色能源产业学院”,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即为“绿色产业人才”。如今,新疆现有企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载体278个,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各5个。截至2024年底,全疆技能人才达到320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62万人。
职业发展通道实现立体贯通。新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技能人才“以赛代评”“以项目代评”,直接认定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先后有746名职工通过竞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推进“求学圆梦行动”,累计资助5027名职工完成学历提升。同时,开展“天山英才”培养计划新疆工匠项目,已有505人入选,培育2名大国工匠。
此外,新疆立足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稳步提升国企产业工人薪酬待遇,并在2024年开展规范劳动用工秩序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广大产业工人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新疆“产改”专项工作小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组织领导,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方法,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并选树经验典型,不断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安徽新策落地,岗位培训、技能竞赛、创新实践等获得的成果,经认定可转换为学历教育学分
3月26日,安徽省安庆工匠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在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就“产业工人学分银行”学分转化细则开展进一步讨论。这意味着“学分银行”制度在该工匠学院的落地。
设在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的安庆工匠学院,由安庆市总工会与安庆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3月10日,学院为精准对接企业技改需求而定向培养的300余名学生正式开学。这批学员有望成为安徽省首批将“学分银行”制度系统化应用于产业工人学历与职业能力提升的创新实践。
作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2025级成人专科教育,该项目首批开设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应用化工技术等8个专业。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在“技能成果可积分、学习经历可追溯、学历教育可衔接”的新模式下,产业工人通过岗位培训、技能竞赛、创新实践等获得的成果,经认定可转换为学历教育学分,实现能力与学历双提升。
“产业工人学分银行”首批试点将构建起“工会搭台、院校授课、企业用才”的协同机制。为推进产业工人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安庆市总工会目前正与各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安庆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安庆工匠学院为依托,实施“产业工人学分激励计划”,开展技能竞赛与创新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产业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融合了政策支持、实践锻炼与知识学习等“成长生态”的“产业工人学分银行”,收获多家参与企业的支持。安徽昊帆生物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杨倩表示,“企业将持续推进模式落地,整合资源,为工人提供多元培训课程与实战机会,促进学分与能力匹配,提升工人素质。”
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于2020年12月获批成立,由安徽开放大学负责学分银行具体的建设、管理、运行等工作。目前,学分银行已建设智能化平台,集成学习成果存储、认证、转换、查询等功能。当前学分银行平台注册用户数80余万,设立了153家学习成果认证机构。
据安徽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负责人钱丰收介绍,以学分银行为纽带,可以构建“岗位能力+学历教育+职业认证”贯通式培养体系,通过构建终身学习档案,将产业工人的碎片化学习“存入”,实现对系统性知识的“支取”,以此让产业工人减负增效。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