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挖出2000年前文物,竟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证据,见证天下统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17:15 1

摘要:西周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相互攻伐,礼崩乐坏,学界有“春秋无义战”的说法。每当乱世,最受折磨的便是老百姓了,大家都盼着天下统一,能安心农耕生产、安居乐业。秦国地处西僻,但厚积薄发,经过“六世之余烈”,到了嬴政在位时期,已经独霸天下了。

西周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相互攻伐,礼崩乐坏,学界有“春秋无义战”的说法。每当乱世,最受折磨的便是老百姓了,大家都盼着天下统一,能安心农耕生产、安居乐业。秦国地处西僻,但厚积薄发,经过“六世之余烈”,到了嬴政在位时期,已经独霸天下了。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齐国,结束了550余年的乱世。嬴政取“三皇”“五帝”名号合称“皇帝”之称,成为中国封建史上的第一位君主。为了“消化”六国势力,李斯为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有几项直到今天依然起着作用,那就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这些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确保了政令传达与文化传承的统一性,因此有学者称他是“功盖万古”。但是,由于一直缺少实物证据,外国很多学者认为“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政令可能并不是秦始皇颁布的,而是延续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策。

这些质疑其实也是在间接怀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没有断代。不过,上世纪一件文物的出土,让这些外国专家沉默了,他们不得不承认华夏文明的一以贯之,它就是《廿六年铜诏版》。这件文物于1976年4月出土于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富坪村,1996年9月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廿六年铜诏版》呈长方形,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3厘米,重150克,以秦篆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事宜,共五行四十字,字迹非常清晰可识。

释文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此作不仅历史价值难以估量,还展现了真实的秦篆写法,书法意义也不容小视。

《廿六年铜诏版》用笔朴茂高古、刚健挺拔,笔画、结字体现出鲜明的古朴雄浑之气。藏锋起笔,笔力深沉,笔画粗细不均,圆劲灵巧,字体结构较为规整,但又不失灵动,体现了秦朝篆书的严谨与活泼。

笔画多为直线和弧线的组合,直线刚直挺拔,弧线圆润流畅,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处有明显的顿笔和回锋,增加了字体的立体感和节奏感。转折处如“折钗股”,筋骨韧性十足。《廿六年铜版诏》结字较为疏朗开张,俯仰有致,文字排列较为紧密,行距和字距较小,给人错落有致的感觉,庄严又不失活泼。

这件文物的出土将历史课本上冷冰冰的介绍文字,变成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实物证据,有着穿越千年的沧桑感,的确称得上“国宝”了。

来源:书法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