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亿美元!一款神经罕见病小分子口服药卖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18:09 1

摘要:2025年9月8日,法国制药巨头施维雅(Servier)与英国创新生物科技企业Kaerus Bioscience达成最终收购协议,Servier将获取后者在研新药KER-0193的全球开发与商业化权益。该药物靶向治疗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

2025年9月8日,法国制药巨头施维雅(Servier)与英国创新生物科技企业Kaerus Bioscience达成最终收购协议,Servier将获取后者在研新药KER-0193的全球开发与商业化权益。该药物靶向治疗脆性X综合征(Fragile X Syndrome,FXS)——一种罕见但致残性极强的遗传性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针对性疗法获批。

根据协议,此次交易总价值可达4.5亿美元,包含首笔预付款以及后续开发阶段与商业化里程碑的分层付款。

01.

KER-0193:调控BK通道,恢复神经元兴奋性稳态

FXS是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最常见单基因遗传性病因,全球约每7000名男性和每11000名女性发病[1]。患者大脑神经元因基因缺陷持续过度兴奋,引发智力障碍、行为异常及社交功能缺陷等症状。

当前FXS临床干预以行为支持或症状管理为主,包括ADHD刺激药物、抗焦虑/抑郁药物及行为疗法,但这类手段仅能缓解表面症状,无法纠正FXR1基因功能缺失导致的神经元电活动异常。

KER-0193作为口服小分子药物,通过靶向调控BK(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恢复神经元兴奋性稳态。BK通道是中枢电活动调节元件,可通过钙激活的钾离子外流抑制神经元过度放电。该药物能特异性延长BK通道开放时间,增强钾离子外排,如同为“亢奋”神经网络安装“电活动稳定器”。

2025年3月公布的Ⅰ期临床试验显示,KER-0193在56名健康志愿者中安全性、耐受性良好,药代动力学特征清晰。同期Pharmaco-EEG亚研究证实,药物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影响大脑皮层异常区域脑电活动,为机制验证提供关键证据。目前该药物已获FDA孤儿药及罕见儿科药物双重资格认定,Servier计划2026年启动美欧Ⅱ期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其在FXS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02.

一场从“轻量化创新”到“大药企战略”的接力

Kaerus Bioscience成立于2016年,由欧洲风投机构Medicxi孵化,是一家专注于少见神经发育疾病的轻量化创新公司。Kaerus的战略高度集中——几乎将所有研发资源押注在KER-0193上。Kaerus管线显示,除该核心资产外,仍在探索其他基于离子通道机制的候选项目,但尚未进入临床阶段。

Kaerus管线情况一览

这种“单一资产+专注策略”让企业能够以聚焦换取效率,一旦候选药物获得大药企接手,既能加快临床推进速度,也能让团队兑现资本回报。本次交易对Kaerus而言,是其研发成果实现价值转化的重要里程碑。

接棒的Servier则是一家体量与定位完全不同的企业。成立于1954年,总部位于法国的Servier是一家由基金会持有的全球性制药集团,其特殊之处在于大部分利润都会回投研发与业务拓展。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Servier长期深耕心血管与代谢疾病领域,近年来逐步将研发重心转向肿瘤学。

2025年以来,Servier接连完成多起交易:斥资2.1亿美元引入IDEAYA的PKC抑制剂开发权、收购Black Diamond的肿瘤候选药物,而本次以最高对价4.5亿美元收购KER-0193,则是其首次在神经学领域的布局。

这一举动不仅为Servier带来了进入神经罕见病赛道的切口,也意味着其2030战略中“三大支柱”——肿瘤、心血管代谢/静脉疾病、神经学与免疫-炎症——正逐步落地。

从Kaerus到Servier,这笔交易实质是一场创新接力:前者凭借聚焦式创新完成早期风险验证,后者则凭借资本与全球开发能力将其推向更广阔的临床与市场。

02.

战略、监管与技术三重驱动的BD范式

这笔交易背后,是战略、监管与技术三重因素的合力推动。

随着传统治疗领域的竞争趋于饱和,大型药企越来越倾向于在神经罕见病这样的差异化赛道寻找突破口。KER-0193已获FDA孤儿药及罕见儿科药物资格,可缩短审批周期、延长市场独占期并享受研发补贴,降低开发风险。更重要的是,其从机制验证到动物实验再到人体脑电图(EEG)研究的逐层证据链,为进入Ⅱ期临床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桩交易释放了三重信号。其一,早期机制验证成为关键价值锚。Kaerus在Ⅰ期试验中通过EEG直接证明药物进入大脑并调节异常电活动,这类可量化的证据链正受到监管机构与投资人高度重视,成为资产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核心判断依据。

其二,BD已成为初创企业的“加速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推动资产达到“机制可证、临床可行”的节点,再通过并购实现价值放大,正在成为越来越成熟的路径。

其三,罕见病的商业逻辑正在强化。虽然患者数量有限,但未满足需求极高,加之孤儿药政策的扶持,使其在投入与回报之间形成独特的均衡。

这对其他创新团队同样具备启示意义:与其盲目铺设多条管线,不如集中力量完成核心机制的快速验证,然后通过BD交易实现成果转化。这种路径或许比“广撒网”更具战略效率。

回到此次收购本身,4.5亿美元的总交易额不仅体现了KER-0193的潜在价值,更反映出Servier和Kaerus在战略眼光上的高度契合。放眼未来,兼具显著临床需求、友好监管环境与有限竞争者的神经罕见病领域,有望成为生物医药BD的下一个热点。可以预见,“机制验证+早期临床+并购加速”的模式,将在神经罕见病治疗领域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Hunter J, Rivero-Arias O, Angelov A, Kim E, Fotheringham I, Leal J. Epidemiology of fragile X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Med Genet A. 2014 Jul 164A(7): 1648-58.

*封面来源:神笔PRO

声明:动脉新医药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新医药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来源:币天科学社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