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美科技战添筹码,长江存储投成立207亿芯片合资企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18:35 2

摘要:长江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武汉成立的30亿美元合资企业,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存储芯片竞争中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这一战略性投资不仅彰显了中国存储产业的发展雄心,更在全球半导体格局深度调整的关键时刻,为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长江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武汉成立的30亿美元合资企业,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存储芯片竞争中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这一战略性投资不仅彰显了中国存储产业的发展雄心,更在全球半导体格局深度调整的关键时刻,为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根据企业公开信息,这家注册资本高达207亿元人民币的新合资企业由长江存储董事长陈南翔领衔,长江存储持股50.2%,国有企业湖北长盛三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其余股份。合资公司业务范围涵盖集成电路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这一全链条布局策略显示了长江存储对未来市场的深度洞察和长远规划。

当前全球存储芯片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期。2024年前五大NAND Flash制造商中,三星电子以33.5%的市场份额稳居榜首,SK海力士占据19%,日本铠侠为17.5%,美光科技12%,西部数据10.5%。这一市场格局在人工智能应用爆发的推动下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DRAM和NAND闪存销售收入创下16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5.53%。AI服务器需求的强劲增长成为存储芯片市场复苏的核心驱动力,预计2025年半导体NAND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612亿美元,并以6.2%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扩张至2034年的967亿美元。

在这轮市场变革中,韩国厂商表现尤为突出。SK海力士凭借在高带宽内存(HBM)领域的技术优势,在2025年第一季度首次在全球存储市场销售中超越三星,占据36%的DRAM市场份额,而三星的份额为34%,美光科技占25%。特别是在HBM细分市场中,SK海力士更是独占62%的出货份额,远超三星的17%。

在全球存储巨头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以长江存储为代表的中国存储企业正在加速追赶步伐。作为中国最大的闪存制造商,长江存储专注于3D NAND闪存芯片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国产NAND存储芯片制造领域的标杆企业。

长江存储的技术路线选择颇具前瞻性。该公司开发的Xtacking架构3D NAND技术,通过将存储单元和外围电路分别制造后再结合,有效提升了存储密度并降低了成本。这一创新技术已经获得了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广泛认可,多家企业成为其生态合作伙伴,推动了国产存储芯片的产业化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长江存储在自主可控方面正在取得重要进展。根据最新消息,该公司计划在2025年实现100%国产化产线量产,这将是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在技术自主性方面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30亿美元合资企业的成立,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产能扩张计划,更是长江存储构建完整产业生态的重要战略举措。从设计到制造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体现了中国存储企业从单纯的制造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的战略思维。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已达35%,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50%。这为长江存储等本土企业提供了更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同时,国家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和高端人才的不断聚集,为中国存储芯片行业积累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为国产替代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在2024-2025年预计将保持两位数增长,这种增长态势为存储芯片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国产存储芯片有望实现更大的市场突破。

长江存储此次重大投资决策的时机选择值得深思。在全球存储市场需求强劲复苏、技术创新加速演进的关键时刻,通过合资方式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既能够分摊巨额的研发投资风险,又能够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奠定基础。

随着这一合资企业的正式运营,中国存储芯片产业将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长江存储的这一战略布局,无疑将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