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元的正版儿童绘画马克笔、8.7元的正品祖师麻穴位膏贴、7.9元的和田玉白玉手镯……追求性价比、网上淘各种“宝贝”,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开始热衷网购,年轻人时常挂在嘴边的“情绪价值”,老人同样也在找寻。盯着直播间,下单杂牌生活用品、劣质保健品;抱着捡漏心理购
4元的正版儿童绘画马克笔、8.7元的正品祖师麻穴位膏贴、7.9元的和田玉白玉手镯……追求性价比、网上淘各种“宝贝”,如今,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开始热衷网购,年轻人时常挂在嘴边的“情绪价值”,老人同样也在找寻。盯着直播间,下单杂牌生活用品、劣质保健品;抱着捡漏心理购买没有任何鉴定证明的古董文玩。老人沉迷直播间“剁手”的同时,怎么说服他们听劝,成了摆在子女面前的一道难题。
▎热衷网购老人的购物车:土特产、日用品、和田玉……
“我爸这两年沉迷某电商平台购物,乱七八糟什么都买,买回来的很多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和山寨商品。”曹先生在朋友圈里的吐槽,引发了朋友的热烈讨论。
曹先生说,父亲学会网购后几乎“沉迷”,看到食品、日用品,还有给孩子的文具、玩具等,都一一下单,大多数是几元、十几元的廉价商品,“有全国各地的土特产,大多数价格都在十几元钱,广告上说正宗、地道,买回来一看不是那回事儿!”
和曹先生的父亲类似,李女士的父亲也在网上下单购买日常用品,她向记者罗列道:4元的正版儿童绘画马克笔、8.7元的正品祖师麻穴位膏贴、7.9元的和田玉白玉手镯……“这么便宜可能吗?”李女士说,为此她多次劝阻父亲,甚至还发生了争吵,“吵过之后他说不再买了,也把App删掉了,但是停了几天就又装了回来继续买东西。我觉得他就是上瘾了,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
对此,李女士的父亲也很委屈,“这些东西在手机上看着怪好,还实惠,谁能想到买到手里是这样呢?”
在网络上,很多网友也分享了家里老人网购的“奇葩”物品。一个网友发帖说自己的父母在网上购买了一款9.9元包邮的人参护肤品。网友调侃道:“我真的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便宜的人参,还有邮费全免,这生意做得真亏。”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父母购买的拔火罐,居然要价1600元……除了这两个商品外,网友们还在评论区列举了很多搞笑的网购商品,比如黑绷带、酱香牙膏、10斤黄豆酱。
除了上述物品,一条9600元的足银腰带也让网友们惊掉下巴:外观就像是一个钢丝球,根本看不出是什么材质,还不如超市里卖的钢丝球擦锅呢。有网友打趣道,“难道系上这个腰带,身体就能吸引手机信号了吗?”
▎多种网络渠道为老人网购提供便利
许多老年人网购的习惯,源自于一些商品广告植入的短视频。QuestMobile发布的《2022银发经济洞察报告》中统计,国内短视频在上网的中老年人群体中的渗透率已经高达71.2%,这些用户平均每天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潘曙雅副教授此前撰文指出,短视频已经是中老年人当前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
刷短视频之所以受到老年人青睐,因为他们往往比年轻人更敏感和偏爱网络互动激励。一些已有的沉迷网购的老年人,被发现其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节俭。“刷短视频可以领钱”“看视频看直播领红包”等话术的加持下,老人们进入操作界面,通过用户每日签到、观看短视频与直播、浏览商品等行为,都可以领到现金红包或金币。
在一些平台上,做活动领取的金币可以于次日自动兑换为购物“抵用金”,有些“抵用金”可以提现,前提是绑定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这就为老年人后续的网购行为打通了付费前提。
除了短视频,电商平台、直播间、朋友圈、聊天群也能让老人“点开链接、进行选购”。
京东发布的《2024银发族消费报告》显示,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银发族的上网、健康、旅游、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在消费心理和行为上与年轻人越来越相似。该《报告》显示,46.8%的银发族表示“在网上更活跃了,线上购物、刷短视频等等更得心应手了”,41.4%的银发族认为“更关注健康了,买了更多的保健产品、注重运动提升身体素质等”。
从消费趋势来看,银发族和年轻人在细分品类的消费上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交集”。从成交额占比来看,银发族和年轻人在粮油调味、休闲食品、清洁纸品、饮料冲调、手机配件等品类上的消费占比均较高。
▎网络消费陷阱为何“找”上银发族?
相比年轻消费者,老年人的价格敏感度较高,有网购经验的老年人更注重在价格和质量间寻求平衡。有数据显示,从老年人网购商品的单价区间来看,31元至100元的占43.19%,101元至500元的占29.11%,二者合计超七成;30元以下的占16.43%,501元至1000元的占11.27%,属于少数人的选择。
相较年轻人,老人们似乎更难抵御网络低价的诱惑,各种已被年轻人“屏蔽”的网购套路,却仍在老年群体间频繁上演。
今年67岁的张德辉老人最近几年在孩子的指导下也开始触“网”购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物件:手串、玉佩、打火机、皮带、手电筒等。
“也被坑过呀,看着图片怪好,到手里的实物不是那回事儿了。”老人说,他曾花39.9元买了一条皮带扣绑有打火机的皮带,系上皮带仅“坚持”了两天就坏了,“想花小钱捡便宜,吃亏的还是自己。”
《互联网助力数字消费发展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老人被诱导购物、陷入消费陷阱只是一方面,更突出的问题是老年消费群体维权面临种种困难。大多数老年人对网络环境熟悉程度不高,在缺乏必要引导和帮助的情况下,不清楚举报投诉的规则和渠道;此外,部分商家售后客服如同虚设,电商平台消极履行应尽责任,且侵权行为鉴定规则复杂、维权成本过高,让老年人望而却步;更有商家为了规避追责,交易均在线上,不留实际的公司地址、名称等,让老人及家属想要投诉维权时根本无法找到对方。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受访时表示,对老年人来说,尝试各种网络购物新模式新业态,不仅是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想要跟上时代发展、努力融入当下的表现之一。但是,新消费模式和新消费业态本身就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各种新型营销方式对老年人极具有误导性和诱惑力,导致老年人很容易冲动消费,掉入商家事先设计好的营销陷阱,所以说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往往更容易受到侵害。
来源:老有意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