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韵六枝・产业新篇】大用镇:“33治丧”重构乡风文明密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2 16:24 1

摘要:在黔中腹地的六枝特区大用镇,一场正在持续的移风易俗实践正在改写乡村治理逻辑。当铺张浪费办理丧事的陈规陋习一去不复返,当长达数日的守灵仪式压缩至三天,这场被称为“33治丧”的基层治理创新,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解之路。

在黔中腹地的六枝特区大用镇,一场正在持续的移风易俗实践正在改写乡村治理逻辑。当铺张浪费办理丧事的陈规陋习一去不复返,当长达数日的守灵仪式压缩至三天,这场被称为“33治丧”的基层治理创新,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解之路。

曾经在大用镇,一场丧事动辄耗费家庭积蓄的半数。“不办够七天,别人会说你不孝。”“别人家放三响礼炮,我家怎敢只放两响。”这些朴素的观念交织成沉重的枷锁。

“以前办丧事讲排场、比阔气,为了不丢‘面子’,村里家家户户丧事都要大操大办。一场丧事,没有七八天的时间和六七万元办不下来,既费时又费力,钱包也受不了。”提前从前,大用镇大用村村民黄华平直摇头。

图为:开群众商讨。大用镇 供图

彼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当地滋生了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等铺张浪费行为,助长了奢靡之风。为了人情往来,许多外出工作的年轻人还要请假回村帮忙,误工误时,耗费大量精力。

“好在,现在提倡丧事简办,时间费用大幅减少,省时、省力、省钱,既留下了票子、又抹开了面子。”说起现在,黄华平笑言,大伙都很支持。

“其实,对于丧事大操大办群众早已深受其扰,只是为了不丢‘面子’,硬着头皮办。”大用镇镇长胡韬直言。面对积弊已久的陋习,大用镇选择从“关键少数”突破。

图为:部署大会。大用镇 供图

2023年7月,大用镇党委、政府推行“33治丧”机制,倡导丧事简办,着力破除陈规陋习,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有效遏制了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陈规陋习,推动形成厚养薄葬、文明殡葬的良好社会风尚。

所谓的“33治丧”,简单来说就是在丧事办理中,紧盯“酒席厨师、唱丧先生、委托管事”3类关键人员,从治丧时间控制在3天内、礼花礼炮控制在3挂以内、礼金数额倡导在200内等方面。

为更有力地推行“33治丧”机制,大用镇党委、政府制定了“33治丧”机制工作指导手册,全镇干部职工、村支两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开展丧事简办、移风易俗宣传宣讲。

图为:开展群众宣传。大用镇 供图

同时,利用村、组内39个网格微信群和382个联户单元,发布“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主题,定期组织全镇100余名“唱丧先生”、管事、厨师等关键群体参加移风易俗调研座谈会。并组织网格员、联户长和志愿者采取群众会、火炉会、村门寨口会、田间地头会等形式,讲述身边节约节俭故事和移风易俗成效,营造乡风文明氛围。

“自‘33治丧’工作机制推行以来,群众治丧活动简化办理,缩短治丧时间,节约酒席成本,陈规陋习得到改善。”大用镇人民政府镇长胡韬说。

这场关于丧葬改革的探索,激活了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在“33治丧”机制实体化运行基础上,大用镇还建立“善举银行”,对群众参与实绩进行积分管理,累计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到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当积分制延伸至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等领域,大用镇正悄然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图为:“善举银行”兑换物品。顾冰洁 摄

数据体现成果,截至2024年年底,大用镇辖区160户群众办理的治丧活动均简化办理,累计缩短治丧时间304天,节约酒席成本180余万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顾冰洁

编辑 尚宇杰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