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小块并大块、新农村统一规划!全域整治正推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9 00:47 1

摘要:最近回老家,发现村里变了大样:以前东一块西一块的零散农田,现在连成了整片的大田地;村口的土坯房拆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新民居;甚至还修了通到田边的水泥路,拖拉机直接能开到地头——这不是个例,而是全国正在推进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变化。

最近回老家,发现村里变了大样:以前东一块西一块的零散农田,现在连成了整片的大田地;村口的土坯房拆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新民居;甚至还修了通到田边的水泥路,拖拉机直接能开到地头——这不是个例,而是全国正在推进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变化。

提到“整治”,不少农民朋友一开始会犯嘀咕:“是不是要收我的地?会不会给我的生活添麻烦?”其实完全不用怕!这次全域整治的核心是“小块并大块、新村统一规划”,目的就是帮农民解决种地难、居住乱的老问题,最后还能让大家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今天就把这事儿说透,看看全域整治到底能给农民带来哪4大受益,你家会不会被纳入整治范围?

一、先搞懂:为啥要搞“全域整治”?农民的3个老痛点该解决了

要想明白整治的好处,得先说说以前农村的“糟心事”——这些痛点,很多农民朋友都深有体会。

1. 土地“碎成渣”:种地像“走迷宫”,成本高还不赚钱

以前分地的时候,为了公平,好地、差地、近地、远地都要平均分,结果一家几口人的地能散成十几块,有的地块小到只能种半亩玉米,中间还隔着别人的地。河南的王大叔就吐槽:“我家5亩地,散在7个地方,最远的一块地要走2里地才能到。播种的时候,拖拉机刚调过头就到地头了;收割的时候,机器进不去,只能靠人工,一亩地多花200多块成本,最后赚的钱还不够功夫钱。”

这种“碎片化”的土地,不仅没法用大型农机,还浪费了不少田埂、小路的空间,据统计,全国农村因为地块零散,浪费的土地至少有10%——要是能把小块地并成大块,光这部分“浪费的地”就能多产出不少粮食。

2. 村子“乱得很”:房子乱建、路难走,没个正经模样

很多农村的房子都是“想在哪建就在哪建”:张家在村口占块地盖房,李家在路边拓个院,结果村里的路越走越窄,消防车、救护车都进不来;有的房子还是几十年前的土坯房,漏雨又不安全,想翻新却不知道能不能建;村里没有垃圾桶、没有公厕,垃圾随手扔,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

湖北的李大姐说:“我家旁边就是个垃圾堆,夏天不敢开窗户,跟村干部反映好几次,都说‘没地方挪’。村里的路只有3米宽,去年我老伴突发心脏病,救护车进不来,只能靠人抬出去,差点耽误了抢救——你说这居住环境,能不糟心吗?”

3. 配套“跟不上”:想浇地没水、想看病没医院,生活太不方便

农村的配套设施,一直是“短板”:很多农田没有灌溉设备,天旱的时候只能靠天吃饭;村里的小卖部只有些零食、日用品,想买点种子、化肥还得去镇上;看病要走好几里地去乡卫生院,要是遇到急病,根本来不及;孩子上学,幼儿园、小学都离得远,每天要家长接送,耽误干活。

山东的张大哥种了10亩小麦,去年春天大旱,他每天凌晨3点就起来挑水浇地,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最后还是有2亩地绝收了。“要是能有个灌溉渠,按个水泵,哪用这么费劲?可村里没钱搞,只能自己扛。”

二、全域整治推进中:农民4大受益,每一个都能落到实处

这次全域整治,就是冲着解决这些痛点来的,而且最后能给农民带来4大实在好处,不是“画大饼”,而是已经在不少试点村落地了。

1. 受益一:土地并大块,种地轻松还赚钱

“小块并大块”是这次整治的核心动作之一,简单说就是把零散的地块整合起来,按农民原来的土地面积“重新分块”,比如你家原来10块地共5亩,整合后变成1块5亩的大地块,位置可能还比原来好。

这么做的好处,一眼就能看出来:

- 能用上大型农机:大地块可以用播种机、收割机、无人机打药,以前10亩地要10天才能收割完,现在1天就能搞定,每亩地能省200多块人工成本;

- 能搞规模化种植:如果不想自己种,还能把大地块租给种粮大户、合作社,租金比小块地高不少(一般每亩能多租100-200元),自己还能去合作社打工,一个月再赚3000多块;

- 能省出不少地:整合后,原来的田埂、小路能变成耕地,据试点村的数据,每100亩地能多挤出5-8亩耕地,这些新增的耕地要么分给农民,要么集体出租,农民还能多拿一份收益。

安徽某试点村,去年把1200亩零散地并成了80块大地块,村民们都说“种地轻松多了”:以前人工收割一亩稻子要150元,现在机器收割只要80元,全村一年就省了6万多;还有村民把地租给合作社,每亩租金800元,比原来多了200元,自己去合作社干活,一个月还能赚3500元——这就是大地块带来的实惠。

2. 受益二:新村统一规划,住得安全又舒服

全域整治还会对农村住房进行“统一规划”,不是“强拆强建”,而是尊重农民意愿,在村里选块好地,建整齐的新民居,配套修水泥路、装路灯、建垃圾桶、公厕,有的还会建文化广场、养老服务站。

而且,农民住新房,成本不会太高:政府会给补贴(一般每平米补贴500-1000元),要是原来的老房子拆迁,还能拿到拆迁补偿;新民居都是按抗震、防潮标准建的,比老房子安全多了;村里的路会修到3.5米以上,消防车、救护车都能进,再也不用怕“进不来”的问题。

浙江某村去年完成了新村规划,村民老陈算了笔账:他原来的老房子120平米,拆迁补了15万,新建120平米的新房花了25万,自己只掏了10万,还享受到了政府补贴的8万;村里修了4米宽的水泥路,装了太阳能路灯,还建了公厕和垃圾分类站,“现在村里比城里的小区还干净,晚上出门也亮堂,住着心里舒服”。

3. 受益三:配套全跟上,生活方便不用愁

整治过程中,政府会投入资金完善农村的配套设施,解决农民“浇地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

- 农田配套:修灌溉渠、建机井、装节水灌溉设备,天旱的时候按按钮就能浇地,再也不用挑水;

- 生活配套:村里建卫生室,配全科医生,小病不用去镇上;建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孩子上学近,老人有地方玩;

- 产业配套:修通到田边的产业路,方便农机、农产品运输;建农产品仓储点,农民收获的粮食、蔬菜能就近存放,不用怕坏。

河南某村整治后,建了10口机井,修了3公里灌溉渠,村民们浇地再也不用愁了:“以前浇一亩地要2小时,现在半小时就够了,还省水;村里的卫生室能看病拿药,我孙子感冒发烧,走5分钟就能到,比以前方便多了。”

4. 受益四:土地增值,农民能拿“额外收益”

全域整治后,农村的土地会“增值”——比如整合后的大地块,租金更高;新村规划后,村里的闲置土地能出租给企业搞养殖、办加工厂;甚至有的村会发展乡村旅游,农民能开民宿、卖土特产,多一份收入。

而且,这些增值带来的收益,大部分会分给农民:集体出租土地的租金,按农民原来的土地份额分红;企业来村里办厂,会优先雇本村农民,工资还不低。四川某村整治后,把闲置的20亩地租给了一家农产品加工厂,每年租金10万,全村200个农民,每人每年能分500元;加工厂还雇了30个村民,每月工资4000多,“现在不仅能拿分红,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比出去打工强”。

三、最后说句实在话:全域整治不是“收地”,是帮农民过好日子

很多农民朋友担心“全域整治是不是要收我的地”,其实完全不用怕——整治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会变,原来有多少地,整合后还是多少地,只是“形状变了、位置可能变了”,而且还能多拿收益。

全域整治的核心,是“让农村变美、让农民变富”:把零散的地变整齐,让种地更轻松;把乱建的村变规范,让居住更舒服;把缺失的配套补齐全,让生活更方便。这不是“折腾农民”,而是帮农民解决老问题,过上更好的日子。

如果你家在农村,不妨留意当地政府的通知,看看有没有纳入整治范围;要是有机会参与,别轻易拒绝,多了解政策,算清楚自己的收益——毕竟,农村变得越来越好,农民的日子才能越来越有奔头。

如果你身边有农民朋友,也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让大家知道:全域整治是好事,是帮咱们农民解决困难、增加收益的实在事,不用怕,更不用抵触。相信用不了多久,更多农村会变得整齐、漂亮,农民的日子也会越来越红火!

来源:小岛古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