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咱们现在去格力专卖店买空调,线上下单后订单直接跳到最近的仓库,第二天就能上门安装,放在五年前这事儿想都不敢想,那会儿买空调得经过省代、市代、县代好几层经销商,每层都要扒层利润,终端价格比出厂价高一大截,线上电商刚开始火的时候,消费者对着手机就能比价,传统经销商
咱们现在去格力专卖店买空调,线上下单后订单直接跳到最近的仓库,第二天就能上门安装,放在五年前这事儿想都不敢想,那会儿买空调得经过省代、市代、县代好几层经销商,每层都要扒层利润,终端价格比出厂价高一大截,线上电商刚开始火的时候,消费者对着手机就能比价,传统经销商的日子就越过越紧巴。
要说这事儿绕不开一个关键角色:京海互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京海互联)这家2006年成立的公司是河北、重庆、河南等10个省份格力核心销售公司凑钱办的,算是格力第三大股东(到2025年中报持股约8.2%)但它更像经销商们的联盟,底下管着盛世欣兴、盛世恒兴这些“盛世系”销售公司,层层管着省代、市代、县代,全国格力的货基本都走它这儿。
改革前那几年,京海互联的日子其实挺舒服:经销商靠区域保护政策稳稳当当赚差价;格力靠这套体系快速铺开全国市场,可2020年变了天,董明珠亲自下场直播带货单场能卖100亿,线上销量占比从2019年的10%蹭蹭涨到2022年的35%,这时候传统经销商的好日子到头了:线上卖得便宜线下经销商进货价和线上差不多,再加上层层加价的中间环节,卖一台空调有时候还亏钱,矛盾攒到2020年和2022年,京海互联两次减持格力股份,河北新兴格力甚至在2022年公开宣布退出格力空调经营闹得挺僵。
格力这边也没含糊,2023年开始推“线上线下一体化”核心就俩字儿:去中间,这时候格力数科(格力全资的数字科技公司)派上大用场了,2024年底,格力数科把京海互联底下的盛世系全收编了,销售团队、客户、区域仓储数据全划到格力数科底下管,以前是经销商联盟管渠道,现在变成格力自己直接管了,这一变可不得了:终端反应速度从3天缩到6小时,仓库里的货周转天数从60天降到25天,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比例从15%涨到40%,最实在的是经销商以前靠吃政策补贴混日子,现在得学着用格力给的数字化工具分析用户需求,靠安装、售后这些服务多赚钱,以前两边掐得厉害,现在慢慢能坐一块儿商量事儿了。
京海互联的态度也变了,2025年6月它掏了10多亿增持格力股份,持股比例回到9.1%,还专门发声明说:“渠道改革走对了,咱和格力的利益更紧了,从减持抗议到真金白银加码这转变挺说明问题,改革只要让经销商也尝到甜头,自然愿意跟着走。
要说更深的变化,得提2025年6月冒出来的恒信系,它的母公司是广东瑞格寰球贸易有限公司,股权都是个人持有的和格力没直接关系,但恒信系一成立就搞了个大动作:开了29家冰洗销售公司,为啥单独搞冰洗?因为冰洗和空调不一样,空调夏天卖得火,冰洗更新慢、售后要求高,以前空调经销商同时卖冰洗,精力分散服务也跟不上,现在格力数科把组织架构转到恒信系,冰洗业务就独立运营了,这些冰洗销售公司专门盯着新房装修、旧机置换的用户,用数字化工具精准推晶弘冰箱+云佳空调这种套系产品,半年下来,县级市场冰洗产品渗透率涨了22%,高端套系销售额占比从18%提到35%,成了格力新的增长点。
现在再看整件事儿,其实就是格力一步步把渠道从“经销商说了算”变成“自己直接管”的过程,京海互联从最初的经销商联盟变成了服务商联盟,格力数科成了连接厂家和用户的数字桥梁,恒信系则把冰洗业务单独做深做透,这里面的门道其实挺实在:厂家和经销商本来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改革不是要把谁踢出局,而是得找到大家都能赚钱的新玩法,以前靠层层加价赚差价行不通了,现在靠服务、靠精准触达用户、靠效率提升,反而能一起把蛋糕做大。
就像董明珠在2025年股东会上说的:改革不是为了整谁是为了让消费者买得便宜、用得舒心,让合作伙伴有钱赚,让企业更有活力,这条路不好走,但现在看,方向是对的。
来源:欢哥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