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拇外翻是家族遗传的。还记得大四那年,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脚趾有些异样,微微偏向第二趾,形成一个小小的凸起。那时并不觉得疼痛,只是偶尔穿窄头鞋时会有些不适。我并未太过在意,以为这只是个小问题。出于爱美之心,我平日里尤其喜欢穿高跟鞋和尖头鞋。细跟踩在地上的嗒嗒声
今年6月做完拇外翻微创手术,转眼3个月过去了。每当凝视自己的双脚,总有一种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不禁喃喃自语:悔不该当初。
术后恢复穿五趾袜
我的拇外翻是家族遗传的。还记得大四那年,第一次注意到自己的脚趾有些异样,微微偏向第二趾,形成一个小小的凸起。那时并不觉得疼痛,只是偶尔穿窄头鞋时会有些不适。我并未太过在意,以为这只是个小问题。出于爱美之心,我平日里尤其喜欢穿高跟鞋和尖头鞋。细跟踩在地上的嗒嗒声,尖头鞋勾勒出的纤细线条,都让我觉得自己更加挺拔自信。如今回想,大概就是这种偏爱,加速了我拇外翻的进程。
起初,我极不愿意考虑手术。在我的认知里,手术总是最后的选择。我坚信拇外翻可以通过矫正器、特殊脚垫或是某些康复训练来纠正。那段时间,我几乎成了各种矫形产品的收藏家,从硅胶分趾器到夜间矫正带,从足弓支撑垫到拇指外翻矫正器,应有尽有。
我还报名参加了线上课程,学习所谓的“足部功能训练”,每天不厌其烦地做着各种奇怪的动作,期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扭转乾坤。前后花费了不少钱,时间精力更是不计其数。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仿佛陷入了一种执念,拒绝接受现实,总相信会有不开刀就能解决问题的奇迹。
直到后来,通过查阅更多资料和咨询专业人士,我才明白拇外翻是一种不可逆的结构性病变。遗传因素决定了我的骨骼形态和韧带特性,而不合适的鞋子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有的人可能终身只有轻微外翻而无症状,有的人则会快速进展并产生疼痛。要真正矫正力线,恢复正常的生物力学功能,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到院面诊,确定拇外翻程度
“我想既能把脚变得美观,又可以解决疼痛,当然,能越快恢复越好!”这是我面对郑医生时说出的诉求。
“那就做微创吧!”郑医生如实说道。
微创手术听起来符合我所有的期望:创口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我无法想象做完手术后脚上留下大块疤痕的情景,那会让我崩溃的。爱美的我,最终选择了微创。
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第一天,我就能下床小心行走;三天后便出院回家;短短十天后,我已经可以开车外出逛街了。这与我想象中需要卧床休息一个多月的场景相去甚远,恢复速度之快令我惊喜。
然而半年后的今天,当我仔细端详自己的双脚,那些尝试非手术方法的日子总会浮现在眼前。各种矫正器堆放在抽屉里,线上课程的笔记安静地躺在书桌一角,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我曾经的努力与执着。
真是悔不该当初啊!要是早接受手术治疗就好了,何必各个南墙撞一遍,白白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也不晓得当时怎么想的,简直是魔怔了!
但细细想来,这段经历或许并非全无意义。它让我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也让我明白有时候接受专业治疗比盲目自试更为明智。现在的我能够穿着各种鞋子而无疼痛之苦,走路也更加稳健,这不正是我最初想要的吗?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即便是弯路,也让我们学到了直路上学不到的东西。拇外翻的治疗之路教会了我:有时候,接受专业的帮助而不是固执己见,才是真正的智慧。
来源:协和郑怀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