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场玩具柜台前,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眼睛发亮地指着某个玩具,一旁的父母看着价签面露难色。这种纠结,很多家庭都经历过。
商场玩具柜台前,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眼睛发亮地指着某个玩具,一旁的父母看着价签面露难色。这种纠结,很多家庭都经历过。
“妈妈,我想要那个遥控赛车!”“爸爸,我能买这个洋娃娃吗?”
而当父母看到价格标签时,心里往往咯噔一下:这个玩具的价格可能是家庭好几天的菜钱。
直接拒绝怕伤害孩子,咬牙买下又超出预算,到底该怎么办?
1
孩子为什么总喜欢昂贵玩具?
孩子对昂贵玩具的渴望,其实背后有着多种原因。
首先要知道,这绝不是孩子的错。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环境中:电视里播放着精心制作的玩具广告,同学们之间会比较谁有了最新款的玩具,甚至连儿童网红都在推荐各种玩具。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注意到谁有了新玩具,谁没有。
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就开始产生比较心理。“别人有,我也要有”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
孩子们还不理解金钱的价值,他们只是单纯地“喜欢”和“想要”。
2
面对孩子的“天价”要求,很多家长会下意识地用以下方式回应:
直接拒绝是最常见的反应:“这么贵?不行!”“买不起,别想了!”
这种回应虽然简单直接,但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为什么别人家买得起,自己家却买不起。
有些家长会选择哭穷:“你知道爸妈赚钱多不容易吗?”“这个玩具够咱家吃一个星期了!”这样会让孩子过早承担经济压力,甚至产生负罪感。
敷衍了事也是常见做法:“下次再说”、“等过年时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样会逐渐失去孩子的信任。
还有家长会咬牙买下,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
这样容易让孩子形成“只要我想要,就一定能得到”的错误观念。
3
那么,怎样才能既拒绝孩子又不伤害孩子呢?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先肯定,不否定。
不要一上来就说“不行”,而是先表达理解:“这个遥控赛车确实很酷,能变形还能发光!”“你能喜欢这么棒的玩具,说明你很有眼光。”让孩子感受到你理解他的渴望,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
坦诚沟通,不回避。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价格:“这个玩具的价格相当于我们家用半个月的菜钱。”
“如果我们要买这个玩具,就需要减少出去吃饭的次数。”
甚至可以带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让孩子了解物价概念。
提供替代方案也很重要。
“虽然这个大的买不起,但我们可以买个功能类似的平价版本。”“或者我们可以等你生日时,把它当作生日礼物?”“你也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攒钱买。”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而不是简单地拒绝。
培养理财观念是长远之计。
可以给孩子准备三个存钱罐:一个用于日常零花,一个为短期目标存钱,一个为长期梦想存钱。
当孩子想要昂贵玩具时,引导他为自己的“梦想”存钱。
有孩子为了买一个昂贵的乐高套装,攒了三个月的零花钱和生日红包。
最后买到时那种成就感,比直接得到要强烈得多。
创造比玩具更珍贵的回忆。很多时候,孩子想要玩具,其实是想要陪伴和关注。
有家长分享:“孩子想要昂贵的遥控车,我没买,但每周六下午都变成我们的‘专属游戏时间’。我们一起用纸箱做赛车,比买来的玩具好玩多了。”
4
不同年龄段的沟通方式:
对3-5岁幼儿,可以用具体的方式解释:“这个玩具的钱可以买100个冰淇淋哦!”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
对6-9岁儿童,可以引入零花钱制度,教他们如何存钱和做选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有数字概念了。
对10岁以上青少年,可以更深入地讨论家庭财务状况,让孩子参与家庭预算规划,培养责任感。
什么时候可以考虑破例?
当然,也不是说绝对不能满足孩子的“奢侈”愿望。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破例:
比如孩子经过长时间努力攒钱,还差一点就能实现目标;或者这个玩具确实有教育价值,而且能玩很长时间。
但即使决定购买,也要让孩子明白这是“特殊情况”,而不是常规。
5
很多教育专家指出,我们无法也不应该满足孩子的所有物质需求。
但我们可以给孩子更珍贵的东西——正确的金钱观、延迟满足的能力,以及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成就感。
有个孩子想要价格昂贵的奥特曼变身器,家长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先肯定孩子的喜好,然后解释了家庭预算的限制。
最后他们一起想出了解决方案:买一个小号的版本,同时孩子开始为自己的“大梦想”存钱。
三个月后,孩子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和做家务挣的钱,终于买到了心心念念的玩具。
那一刻他脸上的骄傲和自豪,是任何直接得到的礼物都无法比拟的。
这件事也让家长明白:最好的礼物不是最贵的玩具,而是能够陪伴孩子一生的智慧和品格。
当下次孩子提出“过分”要求时,记得不要简单地说“不”。而是把这当成一次教育机会,教孩子理解价值、学会选择、懂得珍惜。
毕竟,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比满足任何一个具体的物质要求都更加重要。这些品质,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来源:柚妈充电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