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春秋假”成了一个热点话题。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今年以来,“春秋假”成了一个热点话题。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近日,有网友在问政四川平台咨询成都市具体安排,成都市教育局回应称,高度重视并研究国内先行城市经验,支持学校在征求家长意见基础上,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研学实际,通过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探索实行春秋假,并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校内托管服务。
春秋假是个什么假?
春秋假是指在春季和秋季专门设置的假期,区别于传统的寒暑假。
早在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此后几年,也有多部文件曾提及中小学春假事项。
从城市来看,有一些地区正在试行。例如,浙江省杭州市自2004年起在全国率先进行中小学春秋假试点。2025年,广东佛山宣布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春秋假试点,秋假共3天,春假共2天,合计5天假期。江苏地区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将“五一”前3个工作日、“国庆”前3个工作日分别设置为中小学春假和秋假。
图源杭州发布
通过这些探索可以看出,春秋假已不仅关乎教育安排,也与消费促进、休闲旅游等经济社会领域紧密相连。
家长、学校声音
春秋假并不是新概念,但争议依然存在,焦点在于“孩子放假,家长无休”的照护难题。
去年,有杭州家长在浙江省“民呼我为”平台上发文,建议取消杭州市主城区学生的春秋假,话题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该家长表示,“双职工多孩的家庭,孩子们放秋假,那么孩子父母单位是否也能同时放秋假。如果孩子放假在家,父母在上班,孩子在家的安全问题谁来确保?”
图源澎湃新闻
此次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探索实行春秋假的回复,也受到不少家长和网友关注。
一位都江堰家长坦言,“除非学校提供校内托管服务,否则娃在家,家长又没有放假,还是很具体。”
也有家长支持放假,认为孩子应该劳逸结合,不能因家长不便就否定假期的积极意义,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
民办中小学态度则较为谨慎。成都某民办学校表示暂不探索,因为“家长意见可能较大”。
春秋假如何“放”到心坎上
家长、民办学校的谨慎态度,背后折射出的是假期政策缺乏系统支持的情况。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放假家长不放假?“娃闲爹妈忙”咋整?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提出在全国设立“春秋假”的建议,并且呼吁各地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措施,确保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家长能在放假期间陪伴孩子。
春假要“落地”,不仅是保障家校“陪伴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公开表示,要通过春假实现学生社会性发展,除了完善教育评价、转变家长理念,关键在于增加全社会对中小学生自主参与社会活动的“接受度”,以各自适合的方式接纳学生自主参与相关活动。
正如代表和专家所指出的,假期政策若想走得更远,就不能仅停留在“放假”本身。唯有当政策、用人单位、学校、社区同步转向,形成合力,“娃闲爹妈忙”的难题才能化解,而假期,也才能从家庭的负担转变为教育的礼物。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宋妍妍 编辑 曾雪柔
来源: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