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欢迎体验前进2(Fram2)任务的第二天!这次历史性的私人太空飞行由加密货币亿万富翁王纯(音译Chun Wang)资助并担任任务指挥官,带领四名宇航员进行首次绕地球极地轨道的人类飞行。
欢迎体验前进2(Fram2)任务的第二天!这次历史性的私人太空飞行由加密货币亿万富翁王纯(音译Chun Wang)资助并担任任务指挥官,带领四名宇航员进行首次绕地球极地轨道的人类飞行。
在入轨的第二天,王纯透过自己的X账号发布了一些贴文、照片和视频,再结合其他三名宇航员贴文和SpaceX发布信息,三体引力波决定采用第一人称(王纯)叙述方式,创作一篇太空随笔——来自真实太空现场的特别日记。所有内容都源于他在人类首次极地轨道飞行中的真实经历。随笔不仅记录了飞船内外的震撼瞬间——从南极上空的壮丽地球景观到微重力下的X射线实验,还融合科普知识与生活细节,展现了太空探索的魅力与挑战。无论是穹顶打开时的惊艳画面,还是团队克服太空晕动症的点滴,这篇随笔都将带你身临其境地感受一场跨越极地与太空的奇幻之旅。
●入轨第二天:太空中的奇妙体验
我是王纯(右一▲),很荣幸作为Fram2任务的指挥官,与我的团队一起踏上这段历史性的私人太空极地飞行之旅。今天是我们在轨的第二天,经历了一夜的适应后,我们终于迎来了更加舒适和激动人心的太空生活。让我带大家走进这一天的奇妙体验吧!
●升空体验:比想象中更平稳
昨天(3月31日)晚上9点46分(美国东部时间),我们乘坐SpaceX猎鹰9号火箭和恢复号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顺利升空。说实话,升空的过程比我想象中要平稳得多。除了在二级发动机分离前的最后一分钟感受到一些重力外,整个过程几乎像是一次普通的飞行。我原本以为会像电梯突然下坠那样的失重感,但完全没有。如果不是我放飞了我们的零重力指示物——一只名叫Tyler的北极熊玩偶▲,我可能都没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微重力环境。可能是因为我们被牢牢地绑在座椅上,身体的感知被限制了。
●第一天挑战:太空晕动症
进入微重力环境后的头几个小时并不轻松。我们四个人——我、挪威的飞船指挥官扬妮克·米克尔森(Jannicke Mikkelsen)、德国飞行员拉贝亚·罗格(Rabea Rogge)还有澳大利亚医疗官埃里克·菲利普斯(Eric Philips)——都经历了太空晕动症(Space Motion Sickness)。这种感觉和地面上的晕车或晕船不太一样:我们感到恶心,甚至呕吐了几次,但奇怪的是,你仍然可以盯着iPad阅读,而不会加重不适。不过,哪怕喝一小口水,都可能刺激胃部再次引发呕吐。
第一天我们没有急着打开飞船的穹顶,而是专注于适应微重力环境。Rabea通过业余无线电与柏林取得了联系,听到地面传来的声音让我们感到一丝亲切。▲晚上,我们还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电影之夜」,一起回看了我们发射时的视频。可能是因为身体有些疲惫,我们比计划中更早入睡。令人惊喜的是,在太空的第一晚,我们都睡得非常好,微重力下的睡眠体验比想象中要舒适。
●第二天惊喜: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到了第二天的清晨,我感觉整个人焕然一新,太空晕动症的痕迹完全消失了。我们在飞船内享用了早餐,简单的食物在微重力下吃起来别有一番趣味——你得小心翼翼地让食物漂浮到嘴里,否则它们可能会到处乱飞!
早餐后,我们开始了一项重要的科学实验:利用X射线设备拍摄身体影像,研究微重力对人体的影响。▲照片中展示的X射线手部影像就是我们今天的成果之一,清晰地显示了骨骼结构,甚至连我无意中戴着的戒指都被拍了下来。这项实验将为未来的月球和火星任务提供宝贵数据。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午夜过后到来。世界协调时间刚过午夜三分钟,我们飞船正好飞越南极上空,我们决定打开穹顶,第一次从太空俯瞰地球的极地景象。穹顶缓缓打开的那一刻,窗外是一片冰雪覆盖的壮丽景观,地球的边缘被一层薄薄的蓝色大气包裹着,远处还能看到一弯新月悬挂在深邃的太空背景中▲。这一幕美得让人屏息,仿佛时间都静止了。极地的冰川在阳光下闪耀,偶尔还能捕捉到极光的微弱光芒在高空中舞动。这种视角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极地轨道上看到的,实在是令人震撼。
●飞船内的日常:科技与生活的碰撞
飞船内的生活既忙碌又充满乐趣。图中可以看到我们工作区域的场景:屏幕上正在播放地面控制中心的实时画面,各种设备和电缆在微重力下漂浮着,需要用束带固定好以免乱飞。拉贝亚(Rabea)正在操作设备,扬妮克(Jannicke)则在记录实验数据,而埃里克(Eric)负责检查我们的健康状况。我忙着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准备分享给地球上的朋友们。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太空也离不开科技的支持。飞船内的屏幕不仅用于任务操作,还能让我们与地面保持联系,甚至观看X平台上的直播内容。不过,由于X平台2025年的更新需要启用JavaScript,我们在尝试加载动态内容时遇到了提示:「JavaScript未启用,请启用JavaScript或更换支持的浏览器。」幸好飞船内的系统已经提前配置好,我们可以顺利使用这些功能。
●科普小知识:为什么会晕动症?
太空晕动症是许多宇航员在进入微重力环境后都会遇到的问题。它的原理与地面上的晕车类似,但成因略有不同。在地球上,我们的内耳(前庭系统)通过感知重力帮助我们保持平衡,而眼睛和身体的其他感官则提供视觉和触觉信息。当这些感官信息不一致时,比如在车上看到窗外快速移动的景色但身体感觉静止,就会引发晕动症。在太空里,重力几乎为零,内耳的平衡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而眼睛看到的漂浮物体又与大脑的预期不符,这种感官冲突就导致了太空晕动症。通常,经过24到48小时的适应,身体会逐渐调整过来,我们的情况也是如此。
●期待明天:更多精彩在等着
今天的体验让我对太空生活充满了期待。接下来的几天,我们还将继续进行22项科学实验,包括在太空种植蘑菇、研究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等。这些实验不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未来的深空探索积累数据。飞越极地的独特轨道还让我们有机会拍摄更多地球的罕见视角,甚至可能捕捉到更壮观的极光景象。
如果你也对我们的任务感兴趣,欢迎通过X平台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别忘了确保你的浏览器启用了JavaScript,这样才能完整体验我们分享的视频和照片哦!太空之旅才刚刚开始,更多精彩还在前方等着我们!
来源:三体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