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终人不散,长河续新澜。这部由北京出版集团茅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网友中一度有关于“原著党”和“改编党”的可爱争论。
热播电视剧《北上》,
近期在央视一套正式收官!
在电视剧中,
夏凤华抗瘤成功,
与谢望和步入婚姻殿堂;
谢望和公司上市,
为父亲购置邮轮,实现财务自由;
谢老大重新当上船长,
开启了全新的邮轮旅游事业;
北上归来的邵星池,
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出走多年的马思艺,
最终查清了自己的身世;
陈睿成了民俗文化博物馆馆长,
周海阔开办了运河书苑;
……
花街六子和小院各家
全体实现大团圆!
“原著” vs “改编”
剧终人不散,长河续新澜。这部由北京出版集团茅奖作品《北上》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网友中一度有关于“原著党”和“改编党”的可爱争论。
一些喜爱《北上》小说的忠实读者认为,有必要维护原著的纯粹性,他们能够接受改编是原著的“附庸”,而非在原著基础上的二次创作;另一些粉丝观众认为,电视剧以90后为主视角切入,以温存但不美化的目光回望过去,不仅复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且让人物命运连通时代情绪,让故事有了情感锚点。
原著《北上》中,并存着历史与当下两个时间维度。小说作者徐则臣将全书四分之三多的篇幅用于回顾历史,写1901年一个名叫“小波罗”的意大利人为了寻找在战争中失踪的弟弟,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沿运河北上;在不到四分之一篇幅的“现实”维度里,讲述了谢、邵、周、孙、马五户运河人家的现状并追溯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
而电视剧《北上》更多地关注当下并将目光投向未来。在保留原著精神内核的同时,编剧赵冬苓将原著中100多年的历史浓缩成了20年,讲述了生活在大运河畔一群90后年轻人的“北上”故事。原著中的历史叙事转为“草蛇灰线”式的背景存在,始终贯串徐则臣小说创作生涯的“到世界去”的主题由此获得了彰显。
对于电视剧的改编,以及网友们的争论,徐则臣更多的是理解。他在本月的一次活动中谈到,自己尊重主创基于各自的艺术表达对《北上》的二度创作,主创们各自按照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做了符合不同艺术形式创作规律的呈现,形成了自洽、自如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丰富了小说本身。
好作品的生命力
《北上》
徐则臣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优秀的文学作品,有着天然、蓬勃的生命力。202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10年之际,《北上》的销量已近50万册。不仅市场充分认可,《北上》出版之后,还获得了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2018中国好书”、第九届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多项大奖,当时41岁的徐则臣成为最年轻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IP转化也是一路生花,目前,除了电视剧,《北上》也被改编为音乐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广受好评。
音乐剧《北上》
话剧《北上》
《北上》的电视剧、音乐剧、话剧改编各不相同。电视剧侧重的是当下,音乐剧选取了1901年的时间线,而话剧采取的是“古今交织”的叙事线索,更贴合原著。
对于各种形式的改编,徐则臣表示自己保持一颗“素心”,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创作规律,改编小说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所舍弃,“如果他们不征求我意见,我是不会干涉的。就像嫁女儿一样,作为一个老父亲,我希望她好,但我也不会过多介入。最后的成就也是他们的,和我没关系。对原著作者来说,最好的就是保持平常心,我觉得一个作品有一个作品的命运,有时候你积极以求也没办法,但有时候你无心插柳也可能柳成荫,对我来说,就是随他去,我想读者和观众自己会作出判断。”
让他开心的是,各种形式的IP改编的最终导向,是让更多人用更多元的审美方式了解《北上》、了解运河。
好作品的“细功夫”
好作品的诞生从来都不是轻易的。《北上》的责任编辑之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经历了本书从策划到出版的全过程。他谈到,为了写《北上》,徐则臣在4年中阅读了六七十本关于运河的书籍,做了大量的素材准备。同时,他也进行了实地走访,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1797公里,都留下了徐则臣的足迹,重要的地方他走了不止一遍,考据的功夫做得极细。
对于细节,徐则臣很在意:“历史很宏大,但它是由一个个小的硬知识组成的。若干年以后,可能我写的运河在现实中已经消失了,如果我写的是以讹传讹的,大家翻资料时看到的就是一条假的运河。”
比如,小说中小波罗抽的雪茄,得用特制的长火柴点;再比如,1901年来中国的小波罗,随身带的是怎样的相机,徐则臣查阅了整个相机史,又咨询了专业人员,终于找到一款便携的莱卡相机……
对专业读者来说,故事中的细节尤为重要,《北上》写完后,徐则臣特地请专家“检查”小说,的确发现了错误,比如,1901年京杭大运河经过徐州时,并不是他写的是这条河道,徐则臣于是删了这条故事线,重新设计。
小说出版后,还是有不少专业读者提出问题:途经淮安的河下古镇,谢平遥告诉小波罗,这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乡,但在1901年,这还是个冷知识,之后胡适才提出《西游记》是吴承恩所作;厨师告诉他,书中谢望和在淮安点的文思豆腐其实是扬州菜,那个时候淮安吃不到这道菜……
后来,徐则臣在重新修订时也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修改,“一部小说让读者建立信任关系,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细节。小说能不能写好是能力问题,有没有错误是态度问题”。
“通过一条河流抵达世界”
《北上》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词中说: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中,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梦想次第展开,并最终汇入中国精神的深厚处和高远处。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围绕大运河这一民族生活的重要象征,在21世纪新的世界视野中被重新勘探和展现。
运河这个地理坐标,已经被升华为承载文化记忆、凝聚情感认同的精神原乡。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一部年代剧,电视剧版《北上》在通过情绪的表达、情感的体认,最终完成了情怀的彰显。
“再使风俗淳”,千年运河文化将继续在新世纪、新时代呈现出新风貌,绽放出新光辉。
转自:北京出版集团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