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例如,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北斗七星的斗柄在不同季节指向不同方向,即“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导语:今年清明上坟时间:4月3日、4月6日是吉日吗?能不能上坟烧纸?
今年的4月4日就是清明了,不过很多人分不清清明节气和清明节有啥区别,认为是一个。
清明是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并且,是先有的节气,后来才有的节日。
判断节气,古人给了两种判断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看天上的星星,那么,是看哪颗星星呢?
我们常听说“斗转星移”和“斗柄回寅”,这里说的“斗”指的是“北斗七星”,古人通过其斗柄指向判断季节和时间。
例如,古人通过观察发现,北斗七星的斗柄在不同季节指向不同方向,即“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而在一天中,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大致是每小时向西移动约15度,这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古人把整个周天按“天干地支”来划分,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乙”的位置时就进入清明节气了。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暖,雨水增多,冷暖空气频繁交锋,呈现既潮湿又日渐温暖的气候特色。
第二种判断方法,看太阳在黄道的位置。所谓的“太阳黄道”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我们站在地球上看,太阳在星空背景上沿着黄道一年移动一圈。
黄道与赤道之间有一个约23.5°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交点为春分点和秋分点,它是季节产生的根本原因。
通过其引发的太阳直射点移动等现象可判断季节,具体体现在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上。
整个黄道为360度,每15度划分为一个节气,共24节气,起点是春分节气(0°),当太阳位置刚好到达黄经15°时就进入清明节气了。
清明节和清明节气就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它是一个节日,是古代“四时八节”之一,最早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才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扫墓风俗。
我们在清明节气之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叫作“寒食节”,是晋国公子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曾被称为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唐朝的时候,把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节期为冬至后的第105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的日子相近,有的年份会相遇在同一天。所以,便将寒食节的祭拜扫墓习俗融合到清明节里。
在我国民间信仰中,有“建除十二神”的说法,是中国民俗信仰中的十二位神明,分别为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
这十二位神明每日轮值,周而复始,负责保护凡间人民的平安,作为民间择日“吉凶”的参考,又称为“十二建除日”。
翻开日历,我们能够看到4月3日这天的干支日期是乙巳年、己卯月、壬寅日,对应“十二建除日”中的“闭日”。
从黄历的角度来看,“闭日”有闭塞、“收敛”的意思,民间认为不是祭祀的吉日。因为,祭祀讲究通达,希望祖先能收到祭品和心意,而“闭日”的“闭塞”属性显然不利于这方面的沟通。
再来看一下4月6日,这天的干支日期是乙巳年、庚辰月、乙巳日,对应“十二建除日”中的“除日”。
“除日”在黄历中是扫除恶煞、清除污秽的日子,主要是针对家居等场所的除秽,与上坟并无直接关联。
并且,今年的4月6日,对应农历三月初九,是民间习俗信仰中的“杨公忌日”。
杨公忌日是民间传统的禁忌日,一年共有十三个,分别为:“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
按旧时民间习俗,杨公忌日这天,有不出远门、不嫁娶、不开业乔迁、不动土安葬等一些说法。
上坟属于动土祭祀活动,传统观念认为坟地是阴地,杨公忌日是凶日,两者相冲,所以,从民间习俗信仰上来看,这天也不建议进行上坟扫墓。
当然可以!因为,上坟是一种缅怀先人的情感表达,而“闭日”、“除日”、“杨公忌日”等日子并没有实际的科学依据,只是民间信仰罢了!只要我们有时间、有意愿,任何时候都可以去上坟扫墓,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不过,有些人可能比较在意日期的选择,那么,您认为今年清明哪天上坟扫墓才是吉日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来源:民俗科普知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