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诞辰220周年|他的童话里,小孩看见奇迹,大人看见现实主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14:43 1

摘要:因为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日,4月2日被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今年也是安徒生诞辰220周年暨逝世150周年。

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

安徒生雕像

今年主题

“想象自由”

因为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生日,4月2日被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今年也是安徒生诞辰220周年暨逝世150周年。

一个世纪前,作家郑振铎说,“安徒生的文字美丽而富有诗趣,他有一种不可测的魔力,能把我们从烦扰的人世间带到美丽和平的花的世界、虫的世界、人鱼的世界里去;能使我们忘了一切艰苦的境遇,随着他走进有静的方池的绿水,有美的挂在黄昏的天空的雨后孤虹等的天国里去。”

今天的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阅读安徒生?回看我们公号发过的文章,会惊讶发现许多作家访谈或创作谈里会提到安徒生。这个名字不仅属于孩子,更属于所有人。

《安徒生童话与故事全集》 石琴娥 /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年版(文创为限量礼盒版)

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说,“由于安徒生的存在,我们的眼光才更加深邃,我们的情感才更加细腻,我们的世界才更加丰富。”

作家张炜说,“安徒生的作品天真、巧妙、精美、深邃和幻想,很多人就把他的作品称为‘儿童文学’,将他本人看作‘儿童文学作家’,这就让他不安了......他是为所有人写作的作家。”

波兰作家辛波斯卡说,“安徒生对儿童是非常认真的。他不仅跟他们讲人生的快乐冒险,而且讲人生的痛苦,人生的悲惨,人生经常不该有的失败。他那些充满稀奇古怪的生物的童话,要比今天成吨成吨的儿童故事更现实,后者苦苦追求真实性,躲避奇迹,视奇迹如瘟疫。安徒生有勇气,敢于写不快乐结局的故事。”

《安徒生童话选》周克希 /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版

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说,“在我的心中,安徒生是儿童文学的坐标......儿童文学作家所有优秀的童话故事都是人生故事。正因为是人生故事,所以能唤起读者的人生体验。”

同样在下面这篇来自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的文章中,讲述了安徒生代表的儿童文学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

儿童文学和未来世界

文 / 梅子涵

(刊于文学报2019年10月17日)

儿童文学和未来世界的关系是一个老旧也经典的论题。我们已经讲过无数遍。已经用尽了一切的想象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前因后果,甚至不惜以此来夸大儿童文学的意义。夸大儿童文学的意义也是为了加强说明儿童文学写作、儿童文学作家的意义,可是无论如何夸大,仍旧还只是我们自己在夸大,整个的大文学领域和教育领域并不很在乎这种夸大和这种文学的意义。他们都崇拜安徒生,但是并不崇拜儿童文学。他们崇拜安徒生,本质上是因为安徒生伟大的世界名声和文学位子,而未必真的是他写的那些故事。在这一点上我看得很透彻。我自以为看得很透彻。我很希望大家认为我自以为看得很透彻也是你们的看得很透彻。

《年轻的安徒生》电影剧照

人类对于文学的需要从人类的幼年就开始了。我们可以把人类的原始状态视为它的幼年期。那时的人类几乎是赤身裸体,但是夜晚的时候,他们已经围拢在山洞里的火堆边开始听故事。这是人类史的描述,我们不知道真假,但是我愿意相信它的真实。而一个人的文学需求是从幼年便开始,从摇篮曲开始,所以现代的人类发明了幼儿文学、幼儿故事。我们的文学聆听几乎都是从这个摇篮里开始的,所以几乎任何人都会怀念他的那个外婆或者奶奶,实际上就是怀念那个最早的文学讲述人。

那个最早的讲述人或者之后的儿童阅读,是不是都有一个所谓的“未来世界”的目的呢?我看不是都有。这就如同每天给孩子吃奶、吃饭,并不都是明确地为了他们未来长得多高多壮,多聪敏、多优秀。

安徒生(左)与狄更斯

我们首先都是为了孩子不要饿着,吃得饱饱的。让他们听着故事笑起来,手舞足蹈。也就是说,为了这个上午、下午、晚上的度过,为了今天。生活里现实的人都会说:“先过了今天再说,不要想得太多!”在这个智慧的现实主义态度里,我们非常清晰地看见了洒脱的浪漫主义。所以真正的现实主义里总有浪漫主义,而真正的浪漫主义也总是粘连着现实主义。

儿童文学的写作和阅读首先是为了今天。种出粮食、织出棉布首先是为了现在的日子,为了生命度过。不要想得太多。卡罗尔在那条英国小船上讲《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给三个女孩子听,是为了那个下午的度过。不是为了英国女王也喜欢听这个故事,不是为了后来成为童话经典对世界进行想象力和快乐精神的养育。可是后来女王听说了,她兴致勃勃也读了这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也成为后来安排给所有孩子的童话奇境。格雷厄姆讲《柳林风声》给儿子听,是因为儿子喜欢听,后来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也读到了这个故事,他写信感激格雷厄姆,也是感激这位英国作家为整个人类的孩子和大人创作了一条童话河流和生命风光。

1907年版《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插图,亚瑟·拉克姆/绘

文学、儿童文学和未来世界的关系我们料不到,也不会刻意想着去料到。一个作家的写作,最真切和基础的目的里,也有为了自己的度过的含义,而不都是为了天空和大地的。

但是,既然你写出了,别人读到了,尤其是年幼的很空白的儿童们读到了,他们就很容易被影响。他们被你的故事吸引,被情感牵动,喜欢你的语句,崇拜你的描写,年纪大一些的孩子还记住你的名字,你对他成为了一个高高的存在。这一切,后来会变成他的什么呢?

这都不一定。也各不相同。

但是它们的的确确会变成。

比如,成为了他们后来的想起。成为他们接收到的情感教育。成为他们性格、情怀的新的内容,比如,他们变得开朗,豁达,有大怀抱,大关怀,坚定,细绵,抒情,讲究,幽默。故事中的人物的目标成为了他们的目标,他们更加努力了。故事人物的挫折成为了他们的提醒和警惕,他们变得节制,讲规矩,守秩序,遵循世界的红灯绿灯,不再重复那一只大河边的著名癞蛤蟆的荒唐。

每一个人不一样,每一个人喜欢的文学种类和故事模型不一样,所以他们会有各自的记忆,不同的吸收,成为他们生命未来世界的不同的组成部分。

安徒生创作的剪纸作品

儿童文学和未来世界,这第一个“未来世界”,是儿童的那个“内世界”。因为这一个个不一样的内世界,才有了异常丰富和复杂的外世界,因为这小世界,才形成那大世界。无论这小世界有多少种,多么难以归纳和排列,但是一个童年阅读儿童文学,喜欢上文学和文学阅读的人,长大之后,会和文学亲近,文学会在他们的日常的拎包里,家庭的床头和书厨,会在他们的日常交谈和生活布置中。文学不规定职业,但是一定会隐现于气质。

对于人来说,有文学阅读的生活,生活里有文学,有童话情景和诗的语句,已经就是气质和教养,已经就是人的形象和面貌。

这一点,应该成为人类所希望的未来世界的普通人的形象和面貌,未来世界不需要读书日,不需要再对人言告文学的意义。

是的,未来很长时间里,世界还是不可能那么完美,人大概只能是一直朝着优美的境界进化。

安徒生童话正式诞生已经184年,他离开这个世界已经144年。他活着的时候,他的童话没有流传广泛,也没有被公认。但是至少在他离开了这个世界的144年里,从西方到东方的儿童们,一代代,是渐渐熟悉了他的故事,渐渐热情阅读着的,已经家喻户晓,成为精神美育的标准读物,也成为童话象征,而“童话”这个词,也早就成为“美好”的象征。

《柳林风声》插画

所以,文学、儿童文学和未来世界的关系,不会那么直接,不会很迅速,不会异常明确地一二三四五。作为一个老派的经典话题,还会一直继续讨论。我也会很有耐心地参与讨论。这个讨论的本身意味了人类对于文学的看重和希望,意味了对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强烈的关心和责任。

世界会越来越美好,因为人类终究有文学和艺术,人类是有能力创造自己的生命童话的,这是一个愿望,没有这个愿望,文学、儿童文学的存在会缺少勇气。人类自从诞生了儿童文学,就一直在这个愿望里。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历史资料、出版社

这些平台都可以找到我们,

可不要失联哦

文学报新媒体

文学报

@文学报

@文艺速效丸

@文艺速效丸

小宇宙播客

来源:文学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