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刚开学,沈阳师范大学就给学生们送上一份“开学大礼包”——不是教材,不是校服,而是人均一轮上吐下泻、喷射式窜稀的“诺如病毒体验卡”。
2025年刚开学,沈阳师范大学就给学生们送上一份“开学大礼包”——不是教材,不是校服,而是人均一轮上吐下泻、喷射式窜稀的“诺如病毒体验卡”。
短短几天,2100人中招,有人脱水送医,有人怀疑自己喝的不是自来水,是石油;不是宿舍,是炼油厂。
水龙头一开,黑水哗哗流,学生惊呼:“这哪是喝水?这是往杯子里倒沥青!”有人调侃:“我们不是在上大学,是在参与《荒野求生》真人秀。”
更魔幻的是,早在8月31日就有学生陆续倒下,可直到9月7日,学校才慢悠悠发通报。这一周,病毒在校园里开派对,而校方仿佛在度假。
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元凶是诺如病毒,源头是东区那口“古董级”自备井蓄水池。这池子像极了某些领导的脑子——长期闲置、缺乏清理、一用就出事。
假期停水后恢复供水,黑水泛滥,学生反映“水像煤渣汤”,学校轻描淡写:“放一会儿就好了,别大惊小怪。”好一个“放一会儿就好了”!放的是水,还是学生的健康?
诺如病毒本就狡猾,RNA病毒说变就变,专挑人群密集地下手。它不靠刀枪,靠的是你喝一口水、摸一下门把手、再揉一下眼睛——啪!中招!
它传播三件套:粪口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说得通俗点:你吐一口,我吸一口;你摸个门把,我摸个饭盒;你洗个手,水是黑的——全军覆没。
可问题来了:诺如病毒从哪来的?怎么就精准钻进了这口蓄水池?
是老鼠游泳?是管道破裂渗入污水?还是有人把厕所修在了水井边上?没人说得清。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本该定期清洗消毒的蓄水池,在长达数月无人问津后,成了病毒的五星级酒店,还带恒温恒湿。
更讽刺的是,这不是沈师大第一次“水质翻车”。
早有学生吐槽:开水有铁锈味,水垢能种菜,水色浑浊得像隔夜茶。这次干脆升级成“黑色限定款”。有网友怒问:“沈阳是产煤还是产油?怎么一停水,出来的都是地底精华?”
沈北的自来水,滤芯三天一换,不换就变“墨汁绿”,这哪是供水系统,简直是生态实验田。
而最让人心寒的,是反应速度。学生9月2日就在网上发帖求救,学校装死到9月6日还在“观察”。等疾控局出手,病毒早已在校医院挂号排号。
老师也中招,课上不了,只能改网课。现在学生不敢喝水,不敢吃饭,学校送饭到楼下,辅导员值班待命——这阵仗,不像办教育,像在搞疫情封锁。
有人问:现在都2025年了,怎么还有学校用自备井?这不是把学生的肠胃当过滤器吗?
自来水管网早该全覆盖,可某些单位偏偏要“自力更生”,结果“自取其祸”。别的学校接入市政供水,你非要搞“独立王国”,最后搞出个“病毒培养基地”。
这件事,表面看是病毒作祟,实则是管理失职、预警失灵、责任失守。一口黑水,照出了校园后勤的“黑心”,也涮出了某些人的麻木与傲慢。学生不是小白鼠,校园不是试验场。今天你放任一池污水,明天就可能付出更大代价。
在此奉劝各位:饭前洗手,生食少吃,水要烧开。但更重要的是别让“等一等”“放一放”“没事的”这种话,成为下一次公共卫生事件的开场白。
最后送沈师大一句:你们的水,不是黑的,是某些人的良心,先黑了。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