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启动评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14:09 1

摘要:“日照文艺奖”是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全市文学艺术领域最高奖项,每两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评选出545件优秀作品,4名文艺突出贡献人才,推出了一大批弘扬时代精神、展现日照风貌、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4月2日,市新闻办举行第七届“日照文艺奖”新闻发布会,即日起,正式启动评选活动,相关材料按要求申报。

“日照文艺奖”是中共日照市委、日照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全市文学艺术领域最高奖项,每两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评选出545件优秀作品,4名文艺突出贡献人才,推出了一大批弘扬时代精神、展现日照风貌、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本届评选将聚焦立标杆,评选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树立日照文艺创作风向标;聚力强引领,通过奖励机制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生活,创作更多反映时代气象展示群众生活的优秀作品;聚势促融合,推动文艺创作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共情共鸣,提升日照文化软实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第七届“日照文艺奖”共设4大奖项。

一是文艺作品奖,包括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电影、电视、民间文艺等11个艺术门类。作品须为原创,杜绝AI制作,应弘扬主旋律、内涵丰富、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艺术上富有开拓创新特点,语言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审美品味优雅高尚,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得到群众认可。

二是文艺理论和评论奖,作品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审美取向,突出现实题材文艺创作引导,思想内涵深刻,对解决文学艺术领域重要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三是文艺特别奖,对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文华奖、群星奖、中国戏剧奖、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美术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国家级奖项,以及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泰山文艺奖”等省级奖项作品,不再参评文艺作品奖和文艺理论和评论奖,提交获奖证明材料,经评委会审核后直接授予文艺特别奖。

四是文艺突出贡献奖,表彰奖励日照市内(包括国家、省属及部队驻日照单位)在文艺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艺术精湛、德高望重的艺术家。自“日照文艺奖”设置以来,已先后评选出了何乃磊、李应该、赵德发、夏立君4名文艺突出贡献人才,引领日照文艺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七届“日照文艺奖”评选申报作品应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展览、演出、播出、发表、出版,以日照市为主、与市外单位或个人集体创作作品,须由日照市主创单位或个人申报。在职县处级正职以上(含同级,下同)领导干部和“日照文艺奖”评委会成员单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个人作品不参加评选,但其参与组织策划的集体创作作品可申报参评。为更好地激励新人,参照“泰山文艺奖”评选奖励办法,在第六届“日照文艺奖”评选中已获奖的个体作者的个人作品不再参加本届评选。“日照文艺奖”不接受个人直接申报,市直各部门、单位,日照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国家、省属、部队驻日照各单位,各区县文联,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工委党群工作部及市文联各团体会员为“日照文艺奖”推荐单位,负责本区域或工作领域内作品推荐申报。具体申报细则请登录日照文艺网或日照文艺公众号查询。

近年来,“日照文艺奖”在推动文艺创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推动全市文艺精品创作上有哪些具体举措及成效?

日照市以“日照文艺奖”“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扶持”等为抓手,通过政策引领、主题创作、资源整合和成果转化,推动文艺精品创作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如下:一是完善政策机制,强化激励作用。依托《“日照文艺奖”评选奖励方案》《日照市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扶持实施办法》,不断完善日照市优秀文艺作品创作项目库和重大主题创作文艺作品库,建立从立项、创作、结项、传播和获奖的全链条扶持体系。发挥“以评促创”作用,长篇纪实文学《黄海传》、长篇小说《大海风》等入选国家级榜单、重点出版规划,舞蹈《我心中的河》等入选国家级艺术项目基金,茂腔剧《冷面书记》等入选省级奖项,全市省级以上重点文艺奖项获奖质量和数量有了显著提升。二是聚焦重大主题,推动精品转化。实施文学艺术创作强基计划等五项“文艺高峰”计划,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开展文艺工作调研、文艺创作采风,定期研究部署重点选题,加强集中创作规划,推动一批主题性文艺作品创作生产。7个项目入选省“齐鲁文艺高峰计划”,电视纪录片《鲁茶的足迹》在新西兰国有电视台有关频道播出,广播剧《英雄钢八连》在央视中国之声等平台播出。三是深挖本土资源,打造文化IP。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立足东夷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资源和名人名作,推动文艺创作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创新。图书《苏轼与日照》《香河》出版,歌曲《黄海渔家号子》、戏剧《清歌行》、电影《花石村的笑声》等作品成果丰硕。四是加强传播推广,扩大品牌效应。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等合作,改编自《缱绻与决绝》的年代情感史诗剧《生万物》来日照取景拍摄,即将亮相央视。支持作品交流互动,策划举办中国(日照)散文季等国家级文艺展览展示活动,推动小戏《山乡归雁》等在省平台巡演。强化AI等新技术在文艺传播上的应用,通过高质效传播,赋能城市发展。

本届“日照文艺奖”在评选机制上有哪些创新?如何确保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七届“日照文艺奖”始终将公平公正作为核心准则,通过“四个严格”,既保障评选权威性,又为文艺成果转化注入动能。

一是严格评审关键环节。在申报审核环节,评委会办公室对申报作品根据参评条件进行初审,对申报作品的参评对象与范围及作品思想性进行审查,排除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初审工作不对作品创作水平进行排名,不向各专业评委会提供具有排名倾向的意见和建议。在评审环节,采取匿名编号、量化打分制度。专家依据《评奖条件与标准》独立评分,最大程度体现“规范标准、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是严格专家评审纪律。“日照文艺奖”全部由市外文艺界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要求为中国作协会员及中国文联直属各文艺家协会会员,或长期从事、分管该门类工作的,有相关工作经验,具有较高文艺鉴赏水平的专家组成。采取封闭式独立评审,专家集中入驻指定场所,通讯设备统一保管,确保背对背打分不受干扰。所有评审结果汇总完成后,将由全体专家评委在评审结果上签字,并现场封存。加强刚性约束与惩戒,专家须签署《诚信承诺书》,明确“三严禁”(严禁泄露信息、私下联络、篡改结果),有效维护评审公信力。

三是严格接受社会监督。“日照文艺奖”所有获奖成果和获奖人员名单将在《日照日报》、日照文艺网等媒体平台进行公示,公示期15天,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评委会办公室提出意见。获奖申报者有弄虚作假和侵权行为以及其他重大问题的,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后,取消其奖项资格,相关人员及其所有作品两届之内不得申报“日照文艺奖”。

四是严格落实专责监督。“日照文艺奖”评审工作全程接受市纪委监委监督,对专家抽选、通知下达、分数统计录入等重点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对违反评奖纪律和存在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的人员和成果,经查证属实后,提出处理意见,报市评选委员会同意后执行。

通过“标准严控、专家严管、监督严实、责任严明”四维机制,构建第七届“日照文艺奖”全链条、立体化的公平公正保障体系,为文艺精品创作与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第七届“日照文艺奖”提出构建“创作—激励—传播”全链条扶持体系,请具体介绍一下?

打造全链条扶持体系是本届评奖改革的重点方向,旨在贯通文艺创作生态各环节,形成“培育精品—精准激励—多维传播”的良性循环。一是创作端实施“沃土深耕”。建立“重点项目库”,围绕东夷文化、莒文化、海洋文化等主题,每年遴选部分文学剧本、舞台剧目、美术长卷等原创项目入库孵化。以“中国(日照)散文季”“中国黑陶文化之乡”“沂蒙画派”等品牌为载体,深入挖掘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优秀作品。二是激励端强化“分层引导”。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文艺”在文艺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文艺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生活方式,重塑着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媒介生态和艺术生态,影响着文艺创作、生产、传播、鉴赏的各个环节。修订的评奖方案考虑到“网络性”,充分发挥文艺评奖工作对网络文艺创作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引导网络文艺产生强大的文化引领力量,焕发出巨大的改造现实、改造社会的力量。三是传播端构建“矩阵推广”。实施“艺荟双融”工程:获奖作品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展演展览,获奖文艺家进社区、进城市书房开展创作辅导。将获奖作品转化为数字化产品,通过“日照文艺网”艺术长廊,学习强国等平台渠道传播。期待通过全链条赋能,创作出更多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让文艺浸润百姓生活,谱写幸福乐章。

记者:王璐 吴昊

来源:主流日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