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深秋,某市公安局接待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神色慌张的社区工作人员手里攥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声音带着颤抖:“警察同志,你们快看看这个,这孩子怕是遭大罪了!”笔记本的主人是13岁的女孩小琳,而这本看似普通的日记,竟将当地医院一位口碑极好的科室主任推上了风
2021年深秋,某市公安局接待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神色慌张的社区工作人员手里攥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声音带着颤抖:“警察同志,你们快看看这个,这孩子怕是遭大罪了!”笔记本的主人是13岁的女孩小琳,而这本看似普通的日记,竟将当地医院一位口碑极好的科室主任推上了风口浪尖,揭开了一段持续三年的黑暗秘密。
时间倒回三年前,小琳因家庭变故成为孤儿,在福利院等待领养。彼时的张主任——当地三甲医院妇产科的知名专家,以“爱心人士”的身份出现在福利院,他谈吐儒雅、履历光鲜,承诺会给小琳一个温暖的家。福利院工作人员经过考察,认为张主任经济条件优越、社会声誉良好,很快便为双方办理了领养手续。在外人眼中,小琳是“幸运”的,能被这样一位有社会地位的人领养,未来似乎一片光明。
可没人知道,从踏入张主任家的第一天起,小琳就陷入了噩梦。张主任对外塑造着“慈父”形象,会带着小琳参加公益活动,给她买漂亮的衣服和文具,可一回到家,他就露出了狰狞面目,对小琳实施着难以启齿的侵害。年幼的小琳不懂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恐惧,张主任还威胁她“不许告诉任何人,否则就把你送回福利院,让你永远没人管”。
恐惧像枷锁一样困住了小琳,她不敢反抗,更不敢向外界求助。直到2020年初,小琳出现了身体不适,张主任慌了神,他不敢带小琳去自己所在的医院,而是悄悄联系了一家私立医院的朋友,以“肚子疼”为由,带着小琳去了妇产科检查。这是小琳第一次踏入妇产科,陌生的环境、冰冷的器械,还有张主任紧张又凶狠的眼神,让她更加害怕。检查结束后,张主任只含糊地告诉她“没什么大事,吃点药就好”,却从未给她看过病历,也没让她接触过医生。
本以为事情会就此过去,可2022年夏天,小琳的身体再次出现异常,这次症状比上次更明显。张主任彻底慌了,他只能故技重施,又一次带着小琳去了另一家偏远的私立妇产科医院。这一次,医生察觉到了不对劲,13岁的女孩两次来妇产科检查,身边的“父亲”却始终遮遮掩掩,不肯让孩子单独沟通。但张主任以“孩子胆小,怕生”为由搪塞过去,还塞给医生一个红包,最终还是带着小琳离开了医院。
两次妇产科之行,让小琳的恐惧逐渐转化为绝望,她开始偷偷把发生的事情写在日记里。她不知道该向谁求助,只能在日记本里倾诉:“那个家好冷,他每天都对我做可怕的事,我去过两次奇怪的医院,我好怕,我想逃出去……”日记里的字迹歪歪扭扭,字里行间满是孩子的无助与痛苦。
2022年10月,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小琳趁张主任不注意,偷偷把日记塞给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回到社区后,翻开日记,越看越心惊,立刻带着日记赶到了公安局。民警们看完日记,愤怒得浑身发抖,一位老民警忍不住破口大骂:“畜生!简直不配为人!”
警方立刻展开调查,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先以“了解领养家庭情况”为由,与张主任进行初步沟通,同时秘密联系了小琳两次就诊的私立医院,调取了病历和监控录像。在证据面前,张主任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最终如实供述了自己三年来对小琳实施侵害的犯罪事实。
当警方将张主任逮捕时,小琳正蜷缩在房间的角落里,眼神空洞。直到民警温柔地告诉她“别怕,坏人被抓住了,以后你安全了”,小琳才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积压了三年的恐惧和委屈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目前,张主任因涉嫌性侵未成年人已被依法提起公诉,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而小琳则被安置在专门的救助机构,有专业的心理医生为她进行心理疏导。这场由日记揭开的悲剧,让人们愤怒于张主任的伪善与残忍,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在领养制度的执行中,对领养人的后续监管至关重要。每一个像小琳这样的孩子,都值得被温柔对待,而不是成为某些人满足私欲的工具。法律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伤害孩子的恶魔,社会更要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保护墙,让他们能在阳光下安全、快乐地成长。
来源:亲子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