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渡安民惠民城乡共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13:48 1

摘要:“报告指挥中心,邵客渡09在陈坊渡口水域航行时,有2名乘客不慎落水,向下游漂去,需紧急救助。”3月28日上午,在福建省南平邵武市谢坊(陈坊)渡口,一场落水人员应急救援演练在富屯溪水面紧张上演,U形水上救援机器人、无人机相继登场,救援操作快速精准让人目不暇接。

“报告指挥中心,邵客渡09在陈坊渡口水域航行时,有2名乘客不慎落水,向下游漂去,需紧急救助。”3月28日上午,在福建省南平邵武市谢坊(陈坊)渡口,一场落水人员应急救援演练在富屯溪水面紧张上演,U形水上救援机器人、无人机相继登场,救援操作快速精准让人目不暇接。

从偏僻宁静的乡村渡口,到山村流动的风景线,谢坊(陈坊)渡口在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破茧化蝶”。2024年,福建省地方海事发展中心牵头,以建设平安渡、便民渡、共富渡为目标,打造“福建福渡”乡村振兴渡运服务品牌,推动渡口渡运转型升级。

坐船就像在旅游

福建省河流交错,现有义渡航线59条。渡运,仍是许多农村群众、特别是山区群众重要的出行方式。

今年76岁的卫闽镇陈坊村村民陈开航,每个月都要乘渡船去市里取药。“开车走卫闽大桥过河需要20分钟,坐免费义渡只需3分钟。”陈开航说。

在谢坊(陈坊)渡口,崭新的电动渡船安静地停靠在码头,蓝色的船身、绿色的甲板,和谐融入湖光山色。“以前柴油船味道很大,声音又很吵,在船上讲话得靠吼。”一位回乡探亲的村民说,新船又稳又安静,坐船就像在旅游。

2023年以来,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相继印发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费改税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涨价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引导各地市充分利用油价补贴、社会搜救力量奖励资金和内河渡运安全提升省级补助资金,系统提升渡运条件。

“2023年至2024年,全省累计下拨补贴资金1.87亿元,用于包括渡运服务在内的水路客运综合服务提升,全省内河水域更新购置新能源渡船5艘,大部分渡口已配齐候船亭等便民设施。”福建省地方海事发展中心地方海事处处长谢友明告诉记者。

公司化运营安民心

每天7时许,陈坊村党支部书记、渡口船管员陈本龙都会准时出现在谢坊(陈坊)渡口,按照“渡运管理十要诀”,对救生衣、缆绳等设施进行仔细检查,落实好签单发航制度,确保渡运安全。

作为“福建福渡”首个试点市,南平市率先推进渡运公司化运营。“相较于以前政府补贴、村镇运营的传统渡口运营模式,公司化运营有助于整合资源、优化运营流程、健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渡运服务水平和安全性。”南平市地方海事发展中心主任陈挺介绍。

目前,南平市22道渡口已实现9个100%,即100%完成渡口设施改造升级、渡运公司化运营、签单发航、百万乘客意外险购买、渡船高精度动态监管、渡工服装统一、云广播和视频监控安装、渡工培训以及镇村船管员配备。

为夯实安全基础,南平地方海事部门创建“闽水福航护民安”党建品牌,聘请专业老师,开展船员适任培训和安全教育;与蓝天、红十字等公益组织建立应急合作机制,成立专业化水上应急搜救队伍;在22道渡口安装视频监控、云广播系统,实现实时动态监管。

“我们还与南平市气象局合作,在武夷山城村渡口等地打造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渡运示范点。”陈挺说,依托权威气象信息和大数据,南平地方海事部门于2024年建成闽江流域航运气象精细化预警预报系统,不断提升水上出行安全系数。

交旅融合富民兴业

渡口渡船不断升级,管理模式持续创新,不仅可以极大改善村民的出行环境,更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富屯溪畔的卫闽镇外石村古树林景区,近210棵古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当前,卫闽镇正着手打造南平第一条交旅融合渡运航线,用航线串联起周边网红小院、迷宫小镇、龟山谷森林公园等生态农业休闲旅游项目,集聚乡村人气,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卫闽镇党委书记李建文介绍。

2024年,卫闽镇持续深化党建体检机制,结合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400余万元,推进辖区4个渡口8个码头生态化改造,翻新渡口候船亭、拓宽道路、新建海事主题公园等设施,昔日无人问津的渡口,如今成为展示卫闽镇历史文化与推动交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

不止南平,莆田仙潭渡口等10个农业生产性渡口,帮助福鼎白茶等农特产品进城销售,拓宽农户收入渠道。2024年,福建省内河水运领域就业人员超5万人,带来经济效益超2亿元。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要算好民生安全的责任账,也要算活资源价值的经济账。“我们将在全省进一步推广‘福建福渡’品牌创建经验,推动‘福建福渡’在更多内河渡口落地生根,让渡口成为安民惠民的平安哨、城乡共富的连接器。”福建省地方海事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兰永长表示。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