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国家非遗东北二人转传承人韩(子平)派弟子,“拔穷根,千钧重担扛在肩;谋创新,一心为公富乡亲”这两句话,不仅是我从艺路上的信念灯塔,更是我扎根乡土、回馈乡亲的行动指南。
作者:刘洪伟
文稿推荐/李秀军
作为国家非遗东北二人转传承人韩(子平)派弟子,“拔穷根,千钧重担扛在肩;谋创新,一心为公富乡亲”这两句话,不仅是我从艺路上的信念灯塔,更是我扎根乡土、回馈乡亲的行动指南。
东北二人转生于黑土地、长于百姓间,自带“接地气”的烟火气,这是它能成为连接乡亲的纽带的根本。多年前,我走村串户演出时,常看到一些乡村因缺乏产业、思想闭塞深陷贫困,那一刻,“拔穷根”的念头便在我心里扎了根——非遗不仅要传承,更要成为带动乡亲增收的“金钥匙”。我深知这担子千钧重,既要有传承技艺的坚守,更要有助力乡村发展的担当。于是,我开始琢磨如何让二人转“活”在当下、“火”在田间地头,把政策宣讲、致富经验编进唱词,用乡亲们听得懂、喜欢听的“拉场戏”“小帽”,打破思想壁垒。比如把村里种粮能手、养殖大户的故事写成段子,在演出时唱给大家听,不少乡亲听着听着就动了心,也跟着学起了致富技能。
传承不是守旧,创新才能让非遗焕发新生,更能为乡亲们的致富路添砖加瓦。这些年,我始终牢记“一心为公”的初心,在二人转的创新上狠下功夫。一方面,我保留韩派唱腔的韵味和传统表演的精髓,另一方面,又大胆融入现代元素——把乡村振兴的新变化、乡亲们的新生活写进剧本,用更鲜活的语言、更贴近生活的情节吸引年轻观众,也让二人转成为展示家乡风貌的“名片”。我们还组建了惠民演出队,不仅免费为乡亲们演出,还教村里的年轻人学唱二人转,不少学会的年轻人开起了直播,通过演唱二人转带货家乡的土特产,让玉米、大豆、山野菜等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城市的千家万户。看着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我更加明白,非遗传承的意义不仅在于技艺的延续,更在于用这份技艺为乡亲们谋幸福、为家乡谋发展。
“拔穷根”的担子,我会一直扛下去;“谋创新”的脚步,我也绝不会停歇。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我愿永远做黑土地上的“传声筒”,用二人转的旋律唱响乡村振兴的赞歌,带领更多乡亲走上致富路,让非遗之花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开得更加绚丽。
发布编辑/正能量李光友
来源:贡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