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会员周璐: 素手一双春泥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13:28 1

摘要: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上,非遗产品“乙长福”“巳有禧”在亿万观众面前亮相,可爱又喜庆的泥人形象备受好评。这是民进会员、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师、无锡惠山泥人非遗传承人周璐创新制作的泥人作品。在泥塑行业奋斗27载,周璐将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惠山泥人,推

2025年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上,非遗产品“乙长福”“巳有禧”在亿万观众面前亮相,可爱又喜庆的泥人形象备受好评。这是民进会员、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师、无锡惠山泥人非遗传承人周璐创新制作的泥人作品。在泥塑行业奋斗27载,周璐将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惠山泥人,推动这一被誉为“运河明珠”的泥塑艺术在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周璐

带着惠山泥人亮相春晚

今年春晚,江苏无锡被选为分会场,作为无锡非遗代表之一的惠山泥人如何借此良机绽放光彩,成了周璐思考最深的问题。头戴柿子帽、脚踩蝙蝠鞋、胖嘟嘟的非遗IP形象“乙长福”“巳有禧”让人心生喜爱,周璐的工作就是用泥土拿捏、塑形,将平面图案转化为更生动鲜活的立体泥人。

“时间紧,任务重。”简单的六个字,背后是周璐日夜不辍的付出。每天早上8点,周璐准时踏入工厂,开启忙碌的一天;直至傍晚6点半,同事们陆续下班,她的工作却远未结束。为了赶制吉祥物,周璐每天都会小心翼翼地用箱子把未制作完毕的泥人装起来,带回家接着做,常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

“真的很惊喜,没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在春晚上出现。不管是作为无锡人,还是作为非遗传承人,我都特别骄傲。”谈及这次经历,周璐的脸上满是骄傲。

这份骄傲,源自对家乡的热爱,更源于对非遗传承的担当。但荣耀背后,也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因常年与泥土、工具打交道,周璐的双手留下了不少伤口。“很多人都说我们这些做泥人的女孩子长得漂漂亮亮,手却无法见人。我平时都不好意思跟人握手。”

即便如此,周璐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因为在她眼中,每一个作品都是思想、感情、技艺的结晶,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最好演绎。

追逐年少时期的泥人梦

在烟雨江南的惠泉山麓,出产着一种特有的江南糯土,一经艺人的摆弄,立刻顾盼神飞、神采奕奕起来。这就是产于无锡惠北的彩色泥塑人像——惠山泥人。作为无锡一张闪闪发光的文化名片,惠山泥人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周璐的泥人梦源于父亲。早年她的父亲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无锡惠山泥人厂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小周璐随父亲去泥人厂上班,被那些可爱的泥捏小人、小动物深深吸引。耳濡目染之下,她不知不觉间自己动手捏起了泥人,而且越捏越像,越捏越有兴致。常年从事艺术创作的父亲敏锐地发现了女儿的这份天赋,决定用心培养她。所以当别的孩子在用橡皮泥捏些座椅板凳、过家家时,周璐就已经捏起了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品大阿福。从那以后,周璐对于捏泥人的兴趣就一发而不可收,小小年纪就开始了“艺术创作”,并在高中毕业后直接选择了艺术专业。

进入惠山泥人厂设计室后,周璐师从省级惠山泥人大师曹燕波,开启了对自己泥人技艺的打磨和探索。但泥塑事业,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凝心、用情、有爱。“手捏三年,雕塑三年,十年下来才感觉入了点门。”想起学艺那些年吃过的苦头,当看着同龄人在其他道路上踌躇满志的时候,周璐也有过焦虑和彷徨,但是从未想过放弃。“只能多做,越做越熟练,艺术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十多年过去,随着手指上老茧厚度的增加,周璐手捏、雕塑、彩绘的制作技艺愈加成熟。如今,当一团乌色而糯软的泥巴被送到了周璐的手中,经她指尖揉捏、摆弄,一个憨态可掬的泥娃娃立即呈现在眼前,再经她勾画两笔,一个沾着喜气和福气的“大阿福”栩栩如生,端坐在眼前,煞是惹人喜爱。

逐梦路上,周璐用探索“开道”,锲而不舍创精品。2019年周璐的彩塑作品《贵妃醉酒》《回娘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又被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收录;2020年作品《梦蝶》被大学本科设计专业教材收录;2021年作品《百年好合》被南京大学博物馆永久收藏。

同时,作为惠山泥人厂的主创人员和江苏省“三带”能手,周璐还为无锡惠山泥人厂扩大再生产提交了两项国家级专利和四项省级专利,先后发表了《惠山泥人工艺保护与传承》《无锡惠山泥人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浅析》《无锡惠山泥人艺术特点浅析》等多篇论文。

擦亮无锡独特的文化名片

长期以来,周璐把创新惠山泥人作为自己的梦想,把传承泥人技艺作为自己的使命,致力于做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2008年,周璐代表江苏省参加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故事”非遗文化展示活动,带去了《童趣》《梵音》等作品。栩栩如生的无锡惠山泥人受到国内外运动员和游客的青睐,周璐也因此荣获了北京奥组委、国家文化部贡献奖。

2010年,周璐又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江苏周”文化展示活动,带去《藕囡》《百年好合》和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等泥人作品,用江南文化特有的元素演绎出当代匠人精巧秀美的手工艺术。

在一项项国内外的重要展示活动中,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泥人作品将中国江南的细腻风格、水乡风情、人物秉性演绎得淋漓尽致,让前去参观的人们啧啧称赞。

多年来,周璐还在古镇、学校、社区、广场等地现场制作泥塑和彩绘,开展了上百场次的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授课,让更多人了解无锡民间艺术,擦亮惠山泥人这张无锡特有的名片。同时,周璐坚持线上授课,以运河为媒、文化为魂打造特色网络课程。来自46个国家227所华人学校的华裔师生通过直播平台了解了无锡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课程观看总人数超110万。

厚植文化底蕴,发挥一技之长。能在泥塑路上不忘初心,是因为周璐对家乡的泥土爱得深沉。“我坚信,汇聚热爱、逐梦、回报之力,惠山泥人一定能经历时代大考,奏响无锡泥韵的非遗新曲。”周璐说。(孙晓雄)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