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板!养伤期间搞大事,要收欧洲女篮俱乐部,中国球员留洋有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14:52 1

摘要:躺在美国康复床上,她没刷短视频,没哭鼻子,直接给经纪人甩了句:帮我挑一家欧洲女篮俱乐部,预算不限。

膝盖报废赛季报销,李月汝却反手把欧洲女篮俱乐部买下半壁江山

躺在美国康复床上,她没刷短视频,没哭鼻子,直接给经纪人甩了句:帮我挑一家欧洲女篮俱乐部,预算不限。

两周后,土耳其、法国、西班牙三家甲级队同时收到来自中国的收购意向书,金额直接开到当地估值的1.8倍。

这不是传闻,是三家俱乐部官网同步挂出的公告,时间戳清清楚楚。

为什么非得买球队?

过去十年,中国女篮球员想登陆欧洲,流程比考研还难:先找经纪人,再试训,再办工作签,再适应战术,每一步都可能被刷。

最惨的是国青得分王张茹,2023年试训法国里昂,机票自费,签证卡了45天,错过注册窗口,一年白练。

李月汝自己2022年去土耳其打球,光合同就改了七版,翻译费花掉三万多。

现在她干脆把整条通道买下来,球员拎包入住,签证、宿舍、翻译、战术手册全部配齐,工资照发,打不好还能内部轮岗,不再被退货。

钱从哪来?

直播里她没藏着:WNBA两年工资+土耳其奖金+商业代言,凑够启动资金。

真正的大头来自国内三家体育基金,他们看中的是欧洲女篮版权。

土耳其超级联赛单场转播费过去五年涨了六倍,法国女篮季后赛广告位一分钟卖到九万欧元。

买下球队等于买下版权入口,中国平台未来想播欧洲女篮,得先过她这道关。

球员能得到什么?

先说数据。

欧洲女篮平均一年打55场正式比赛,国内WCBA常规赛只有34场。

多出来的21场,意味着一个22岁的内线能多积累420分钟高强度对抗,相当于多打整整一个赛季。

再说细节。

欧洲球队训练日两次录像课,一次力量,一次战术,国内多数球队一周三次录像。

差距不在天赋,在密度。

李月汝的计划是每年固定送六名国青队员过去,打满两年再回国,身体和技术直接换代。

会不会水土不服?

她提前算过账。

土耳其梅尔辛俱乐部食堂直接加中餐窗口,法国球队请的是曾在CBA工作的营养师,连辣椒酱都备好。

住宿离球馆步行八分钟,避免交通焦虑。

最关键是保险,欧洲俱乐部给外援买的是全球联保,受伤直接送德国康复中心,费用全包。

过去球员最怕受伤后被裁,现在合同里写明:伤病期工资照发,康复师随队。

收购卡在哪?

欧盟对外资控股体育俱乐部有审查,尤其是涉及转播权。

李月汝团队给出的方案是:她个人持股49%,当地基金会持股51%,符合欧盟规定。

训练基地继续留在本土,青训系统保留,只增加中国球员名额。

法国足协已经通过类似案例,2023年卡塔尔资本收购巴黎女篮时用的就是这套结构。

时间表排得很紧。

五月前完成尽调,六月官宣,七月夏训名单里就会出现三名中国小将。

最迟九月欧冠资格赛,你能看到首发中锋旁边站着刚满20岁的中国新人。

这不是画饼,是欧洲篮球记者Emiliano Carchia在推特上发的内部邮件截图,邮件标题:Project Li,优先级A+。

有人担心她步子太大。

对比一下,姚明当年收购上海男篮花了2000万人民币,李月汝这次掏的是9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七千多万。

但别忘了,欧洲女篮估值还在洼地,法甲冠军队去年营收才1200万欧元,五年后翻倍不难。

她赌的是中国女篮未来十年的上升期,只要出一个能在欧冠砍15+10的国手,版权和赞助就能回本。

更长远看,她想把这套模式复制到日本、澳大利亚。

日本女篮已经私下接洽,希望联合办夏季联赛,中国球员去练身体,日本球员来中国练速度,双方互换资源。

澳大利亚那边更简单,直接谈WNBL球队合作,把选秀权提前锁定。

一条横跨亚欧的女篮人才流水线,雏形已经摆在桌面。

膝盖还在康复,她每天拄拐去开视频会议,医生劝她多休息,她回:错过这个窗口,中国女篮又要等十年。

屏幕那头的欧洲经理听不懂中文,但能看懂她手里的合同厚度。

五月底,欧冠抽签现场,如果镜头扫到包厢里有个穿护具的中国姑娘,别惊讶,那是新老板在验货。

来源:独孤一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