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爱尔眼科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积极拥抱前沿技术、持续强化医疗质量,实现营业收入115.07亿元,同比增长9.12%;扣非净利润20.40亿元,同比增长14.30%;门诊量924.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47%。
根据杠杆原理,找准支点以及相应的工具,便可以利用“巧力”完成更大的任务与挑战。当下,爱尔眼科选中的支点便是科技研发。
近日,爱尔眼科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积极拥抱前沿技术、持续强化医疗质量,实现营业收入115.07亿元,同比增长9.12%;扣非净利润20.40亿元,同比增长14.30%;门诊量924.83万人次,同比增长16.47%。
业绩向好的背后,离不开爱尔眼科对“提质”的全力押注。为了走深、走高、走实,报告期内爱尔眼科围绕主营业务发展,强化学科和医疗能力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AI+眼科”应用布局。
在9月6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眼科学术大会上,爱尔眼科主办了“眼科人工智能专题会”,公司携手华为正式发布了《爱尔眼科AI战略白皮书》,这是爱尔眼科多年来深耕数智诊疗的集中体现。也意味着,多年来,爱尔眼科从技术研发到平台建设,从临床应用到生态共建,已形成多维度突破。
图片说明:9月6日,“眼科人工智能专题会”在浙江杭州盛大举行
需要注意的是,AI对于爱尔眼科的赋能是全方面的,既有自研的医疗业务云平台渗透经营管理的枝端末节,又有临床系统专科化规划,提效更提质;既患者服务的数字化体系快速响应患者需求,又有大数据平台为各项业务提供底层支撑。
正因此,对“新质红利”有着十足信心,不青睐“低垂果实”的爱尔眼科持续推进医教研一体化,持续发展壮大着眼健康生态圈。
以AI升级高质量发展“基因”
对于爱尔眼科来说,提质正是当下工作的核心课题。
眼睛,堪称现代人“最忙碌”的器官。器官进化是一个长达数百万年的缓慢过程,与之相比,电子设备在短短数十年间的普及不过是进化尺度的“一瞬间”。伴随着人们用眼习惯的变化,眼科的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中,人们越来越多元化的视觉需求也对眼科诊疗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爱尔眼科全力加码科技创新,而关于AI方面的开发,更是近年来的重点。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发展眼科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有温度的AI 智慧眼科医院”建设。医疗服务方面,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医疗信息系统,更好地响应眼科医生的诊疗习惯,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经营管理方面,重点建设供应链管理和绩效信息化等项目,提升管理质量;患者服务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眼健康管理需要,开发和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数字化工具。
比如,AI辅助诊断系统能够凭借其强大的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能力,为医生提供更客观、精准的定量分析结果,进而提升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这一优势标志性的产物便是,爱尔推出优化眼底AI管理系统和拓展眼睑肿物智能筛查工具。
具体来看,优化眼底AI管理系统是爱尔眼科面向慢性眼底疾病筛查与管理需求,自主研发并应用的“眼健康档案(眼底 AI)管理系统”。
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可对眼底彩照进行智能分析,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11种常见疾病,实现快速、精准筛查。
截至2024 年,该AI系统已完成自研与第三方模型融合优化,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眼底筛查活动,累计调用超过23万次,显著提升筛查效率与诊断准确性,为眼病早期发现与干预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拓展眼睑肿物智能筛查工具则是爱尔眼科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出可通过手机拍照实现眼睑肿物智能识别的模型,大幅提升筛查效率与便捷性。
2024 年,该系统已在国内平台上线,支持跨地域远程服务,助力恶性眼睑肿物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有效提高了眼科服务的可及性与智能化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据半年报显示,公司专家团队关于眼睑肿物智能筛查小程序的研究成果,也在国际学术期刊《npj Digital Medicine(NPJ 数字医学)》发表(影响因子15.1)。
科创“焕新”发展动能
爱尔眼科不断普及眼科新技术的背后,是一个告别了“车马慢”的中国市场。
回顾历史,由于相关技术的缺乏,2000年之前,中国眼科领域对新技术的应用程度还大幅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而在进入2010年后,中国眼科明显提速追赶。近年来,中国眼科领域更是在技术应用层面基本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这也让当下的中国成长为了传播眼科新技术的沃土。
眼科新技术在中国如此之快的普及速度,绕不开中国居民不断提升的眼健康需求和当下高效的双轮驱动模式。
剖析后不难发现,当下的中国经济处在换档提速期,医保制度建设也愈发完善,这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在眼健康医疗上的支付能力;同时,自2000年之后,中国颁布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允许并鼓励社会办医,得益于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眼科进步的动力系统转变为公立民营的双轮驱动,眼科行业开始走向活跃和升级。
此外,活跃的资本市场同样为先进眼科医疗技术的普及添色不少。作为中国第一家IPO上市的医疗机构,爱尔眼科了开启资本市场与医疗行业对接之先河。自上市以来,公司获得了长期而稳定的资本支持,这也让其发展之路走得更加从容。
董事长陈邦曾在采访中表示:“上市能让爱尔去更多地方开更多的医院,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积极回报投资者,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眼健康事业,让更多人享受到负担得起的、优质的眼健康医疗服务”。
依托资本市场的赋能,爱尔眼科得以不断完善网络布局,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与人才储备,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服务体系。
这一背景为爱尔眼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撑和驱动。居民支付能力的提升与医保覆盖的扩大释放了大量潜在需求,双轮驱动和资本支持,进一步活跃了整个市场,这使得眼科新技术能够快速投入应用并服务更多的患者群体,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
对此,爱尔眼科选择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以数据赋能和产学研合作加速研发,以模式与服务创新拓展市场,并以生态与战略创新保障质量与品牌,进而成功地将创新内化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筑牢了其长期的竞争优势。
眼科服务标杆迎风起
不断加码科研,也让爱尔眼科斩获颇丰,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爱尔眼科共获批纵向科研项目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27项,专家共发表期刊论文75篇,其中SCI/Medline期刊收录论文45篇。更为重要的是,借助科技力爱尔眼科正在加速向整个社会输出价值。
怀揣着借助科研能力“赋能”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景,爱尔眼科努力将技术突破转化为普通人可及的光明与自由。“德不孤,必有邻”,爱尔眼科也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2025 年7月29日,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邦先生荣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这是由中央统战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工商联联合授予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最高荣誉之一。不仅彰显了爱尔眼科多年来为全国各地大量眼病患者解除疾患的积极贡献,还进一步凸显了公司的行业地位。
总的来看,爱尔眼科坚定践行长期主义,将技术创新深度融入战略核心。在始终将患者服务放在首位,并进一步将技术突破转化为普通人可及的健康与尊严,最终获得了市场的尊重与时代的嘉奖。
爱尔眼科的发展路径也再一次验证了,在高质量增长的时代,唯有那些将创新写入基因、并以人为本的企业,才能撬动未来,引领行业。
来源:大方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