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01年到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翻了10倍,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当“毕业即失业”成为现实焦虑,选对专业的重要性,早已超过了高考分数本身。
张雪峰力荐:这四个专业成就业“黑马”,今年报考就是赚到!
每年春天,总有一群家长在深夜辗转反侧——孩子的志愿表上,到底该填什么专业?
从2001年到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翻了10倍,但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当“毕业即失业”成为现实焦虑,选对专业的重要性,早已超过了高考分数本身。
最近,张雪峰老师在一场直播中抛出四个“黑马”专业,引发全网热议。这些专业看似低调,却暗藏逆袭机遇。
一、口腔医学:7000人抢一个牙医,这个缺口有多值钱?“看牙贵”的背后,是牙医资源的极度稀缺。全国近90%的人存在牙齿问题,但平均每7000人才有一名牙医。北上广三甲医院招聘护士都要求本科起步,而牙科医生的缺口更是高达数万人39。
张雪峰反复强调:“口腔医学是医学类专业中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它没有临床医学的科研压力,就业灵活度却更高——公立医院、私立诊所、医美机构甚至海外市场,处处是机会。更关键的是,这行“越老越吃香”。一位从业十年的牙医朋友透露:“技术到位后,自己开诊所的年收入可达百万级。”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电网的“入场券”,新能源企业的“通行证”今年ABC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位列第二25。这绝非偶然——从国家电网的稳定编制,到比亚迪、宁德时代的新能源研发,再到智能家居的浪潮,这个专业的就业面横跨“体制内”与“高薪大厂”。
一位去年毕业的学生分享:“我们班98%的人拿到了offer,有人甚至手握三个国企录取通知。”这背后是时代红利:碳中和目标推动电力系统升级,新能源车企扩产催生人才缺口。张雪峰提醒:“数学物理好的孩子,闭眼选这个专业,它能把技术功底转化为真金白银。”
三、车辆工程:小米造车带火的“新贵”,月薪过万只是起点当雷军宣布小米汽车要“媲美保时捷”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造车运动正在改写一个传统专业的命运。新能源汽车的爆发,让车辆工程从“机械类冷门”变成“高薪代名词”。
某985高校的就业数据显示,该专业毕业生进入车企的平均起薪为1.2万元,参与电池研发的工程师年薪可达30万30。更惊人的是行业潜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而人才缺口预计在2025年突破百万。“现在入行,就像二十年前加入互联网大厂。”一位入职某新势力车企的毕业生坦言。
四、材料科学与工程:打破“天坑”魔咒,芯片与电池的幕后英雄
曾被戏称“四大天坑”的材料专业,正在打一场翻身仗。从华为的麒麟芯片到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从C919大飞机的机身材料到医疗植入物,全都离不开材料工程师。
张雪峰在直播中直言:“说材料专业坑的人,根本不懂产业变革。”一位半导体企业的HR证实:“我们给应届生开出的薪资比计算机专业还高10%,但简历投递量只有三分之一。”这行缺的不是岗位,而是愿意深耕的人。
选专业的三条铁律:兴趣、前景与务实张雪峰曾说过一句扎心的话:“普通家庭的孩子,选专业就是选饭碗。”这话虽然残酷,却道出了现实:与其盲目追逐名校光环,不如在“能就业”与“适合自己”之间找到平衡。首先,警惕“伪兴趣”。一个物理不及格却非要学电气工程的孩子,大概率会中途崩溃。其次,关注行业生命周期。人工智能、新能源至少还有十年红利期,而某些传统工科已触及天花板。最后,算清“家庭账本”。口腔医学需要长期临床实践,材料科学可能读到博士才吃香——这些隐性成本,比学费更值得考量。
来源:拍客笔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