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班了就是真的下班了” ,这句话最近因为一位北大硕士毕业当食堂阿姨的黄女士又火了起来。
文|洪生鹏
“下班了就是真的下班了” ,这句话最近因为一位北大硕士毕业当食堂阿姨的黄女士又火了起来。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这句话的含金量那可是蹭蹭往上涨。
先说说黄女士这事。
人家可是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硕士,那可是响当当的高学历人才啊!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她毕业后那不得去个高大上的单位,做个白领,每天出入写字楼,拿着高薪,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嘛。
可人家偏不,选择了留校当一名“食堂阿姨”。
这消息一出来,可把网友们给炸锅了,各种议论纷纷。
有人不理解,说这么好的学历,咋就去干食堂阿姨这种工作了呢?
这不是浪费人才嘛!可黄女士自己却不这么想。
她说在食堂工作虽然累、辛苦,但不用脑力劳动,下班了就是真的下班了。
这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多少职场人的心声啊!
01、身体累不说,心更累
黄女士说她之前也去互联网大厂实习过,可每天被KPI追着跑,那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她抗压能力一般,更想吃体力的苦。
这多实在啊!
现在不少人,表面上看着光鲜亮丽,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可实际上呢?
工作压力大得要命,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下班了还得处理工作上的事儿,手机24小时不敢关机,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
工作感受是什么样的,自己最清楚。就像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
黄女士清楚自己的抗压能力,选择食堂工作,这是对自己负责。
身体累不说,心更累。
而黄女士呢,在食堂工作,虽然体力上累点,但不用整天动脑子算计这个、琢磨那个,下了班就能彻底放松,这多难得啊!
其实啊,黄女士的选择并不是个例。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工作的意义,不再一味地追求高薪、高职位,而是更看重生活的质量和内心的感受。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他们觉得,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让它占据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
下班了,就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陪陪家人、朋友,享受生活的乐趣。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以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每天加班到很晚,工资是挺高,但身体却越来越差,精神也高度紧张。
后来,他辞去了那份工作,去了一家小书店当店员。工资虽然比以前低了很多,但他每天都很开心。他说在书店里,他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书,还能和来买书的顾客聊聊天,分享读书的心得。
下班了,他就可以关掉手机,安心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生活让他感到无比的满足。
当然啦,也有人会说,黄女士有北大硕士的学历,就算不当白领,也能找个更轻松、更体面的工作啊,为啥非要去当食堂阿姨呢?
我觉得啊,这就是一种人生选择。
0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黄女士选择当食堂阿姨,也许就是她觉得这份工作能让她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而且,在食堂工作也并不代表就没有发展。
她可以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说不定还能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机会和方向呢。
这就说明,她心里有规划,有目标,不是盲目地瞎选。
她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梦想前进。
黄女士自己也说,在食堂工作的时候,比在互联网大厂更快乐。
开心,这难道不能成为衡量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吗?
现在好多人找工作,只看工资高不高、待遇好不好,却忽略了自己开不开心。
其实啊,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一份工作让你每天都愁眉苦脸的,那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03
黄女士选择了让自己开心的工作,这就是一种智慧。
“自洽赢过一切体面。”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人与人之间,专业、能力有差异,兴趣、生活态度也不一样,事业观和财富观更是千差万别。
前几天,还有个“北大毕业生转行做正骨师”的新闻上了热搜。
要是所有名校毕业生都一股脑儿地往大厂、科研单位或者考公考编里钻,那才不正常呢!
对少数人的职业选择指指点点,无形之中会给择业者带来压力,还会固化那种“什么样的学校毕业就该找什么样的工作”的思维,让他们不敢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去选择。
时间回到两年前,黄女士也迷茫过,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
其实,迷茫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阶段。
与其在迷茫里瞎转悠,不如多一些触手可及的尝试。
哪怕只是过渡,也可能打开人生中的又一扇窗,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写在最后
“下班了就是真的下班了”,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它代表着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对自由和轻松的向往。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都需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享受生活。
也许我们无法像黄女士那样,有勇气做出如此大胆的选择,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尽量找到一种平衡,让自己在下班后能够真正地放松下来。
周三安好!
感谢你读到最后。
来源:洪生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