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川中大佬”严西秀-彭长征眼中的100位文艺大家系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11:32 1

摘要:曲艺奇才,谐剧专家,多产快枪手,早写《仙人掌》,近作《巴山红叶》;小品大王,论文高手,多才音乐家,插曲《俏花旦》,尾声《似水流年》。“巴蜀鬼才”魏明伦用挽联高度概括了一位曲艺编剧、作家、理论家一生的创作成就,他是严西秀先生。

曲艺奇才,谐剧专家,多产快枪手,早写《仙人掌》,近作《巴山红叶》;小品大王,论文高手,多才音乐家,插曲《俏花旦》,尾声《似水流年》。“巴蜀鬼才”魏明伦用挽联高度概括了一位曲艺编剧、作家、理论家一生的创作成就,他是严西秀先生。

01从《白发吟》到《似水流年》

1962年,19岁的严西秀为了能吃饱饭,凭借拉二胡的本领,考进了四川省自贡市曲艺队。为了端稳饭碗,严西秀读历史、学音乐,在钻研曲艺的道路上,他艰难跋涉,但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心灵慰藉。

1980年,自贡市文化馆邀请严西秀以“刘少奇同志的一头白发”入手,写下了琵琶弹唱《白发吟》,表达了“好在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主题思想。作品声情并茂、催人泪下……从市到省、从省到京,一直唱进中南海怀仁堂。《人民日报》全文刊发《白发吟》,紧接着17家报刊争相转载,成为四川曲艺史上的佳话,严西秀一“吟”成名。不久,他被选为省曲协副主席,成为市曲艺剧团长,但创作依然是他的执着追求。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文化市场风头大变,戏曲和曲艺观众陡然减少。严西秀审时度势,先“求生存”再“谋发展”,组建起一支四川省抒情歌曲电声乐团,带着新节目走遍自贡,上成都,下重庆,赴海南,商演足迹遍及多省。后又组建了一支青年艺术团,将相声、小品与通俗歌舞混搭,让剧团“鸟枪换炮”,添置了舞台灯光、音响、电声乐器,职工收入大幅提高。曲艺小品《兄妹上坟》,系列讽刺小品《仙人掌》引来众多观众追捧。1989年,在首届西南话剧节上,严西秀以系列讽刺小品《仙人掌》参赛,剧场座无虚席,好评如潮。魏明伦作序:《仙人掌》囊括七个小品,粗粗扫描,微微讽刺。是七场七景皆揭丑,还是一枝一叶总关情?1990年,央视举办“全国小品精品荟萃”,严西秀以《当务之急》和《高度统一》2个小品入选。

“风雨雷电来相助,绘一幅巍巍盐场壮美图……”2017年,已经75岁的严西秀,创作了《盐都壮美图》,歌唱历代盐都人的精气神。2018年,由严西秀编剧、作词的“一路芬芳”作品集以“大曲艺”思维探索品牌化建设,走进校园举办巡演。大半个世纪来,严西秀为自贡曲艺创作并获全国、全省各种奖项的作品数不胜数。

02“五字真言”和“三七开”

严西秀创作了上千件(篇)文艺作品,既有小品、谐剧、金钱板、清音、扬琴等曲种以及曲剧,也有论文、随笔、杂谈等对曲艺创作进行思考的文章。中国曲艺作品金奖中以国文联评论奖一等奖,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的获得者。

有人称其为“四川曲艺编剧第一人”,他不认同这种说法,认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只是干曲艺时间长一些,失败教训多一些而已。艺术以质量取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百个平庸加起来也当不了一个卓越。所以,我们要努力拒绝平庸,争取卓越。但卓越,大多是从最初的平庸起步的。”

“好看,有意义”是严西秀创作遵循“五字真言”,他认为“艺术家首先要成为思想家,没有思想性怎么引起观众思考?”作家要靠作品说话,观众认可最重要。

严西秀将自己的作品分成“三七开”:70%的作品是别人“要我写”的,人家定好标准,我满足甲方要求,直接换成钱,供我平凡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30%的作品是“我要写”的。在《严西秀作品集》《严西秀曲艺戏文选》两本书中集结的作品,大多是“我要写”“我想写”和含着泪去写的东西。

从事曲艺创作、研究几十年,晚年的他“要我干和我要干的事情很多。”除了笔耕不辍,严西秀还经常受邀到全省各地讲课,用自已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年轻的后学者。他想把自己经历的东西,告诉后来的年轻人,得意时不忘提醒,失落时给人鼓励,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通过《麻将人生》《川军张三娃》《山村广播员》《弱势群体》《天堂鸟》《仙人掌系列》《棋魂》《星级服务》《哨所情》《似水流年》等各类型丰富的作品培育了王迅等一批中青年优秀曲艺演员。在四川谐剧理论研究和创作,深刻影响了无数曲艺新秀,成为后辈们的指路明灯。

03评《川丑记》讽为虎作伥

在成都这十来年,在魏明伦的生日雅集和作品研讨会,在我的新书发布会和戏画品鉴会等活动中,我与严西秀多有来往。有时,我会向在场的李致、徐棻、徐康、彭登怀、张昌余、孙前以及李树人、刘学治、严西秀等四川文化大家请益,在我的心目中,严西秀是位老前辈,更像一个老大哥,更是一个大好人。

这些文化大家与我在《川丑记》100幅讽刺诗画中某些官僚之卑鄙,人性之丑陋,文化之虚伪,美术之权术等不仅污染“成都文化特色”,而且更有李宗吾反讽的那种“厚黑”和“王伦遗风”的王明骗、王裆带、王八狗等漫画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王蒙曾给予这些系列漫画作品热情的鼓励:有个性;有风格;有趣味;有哲理。原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魏明伦曾撰文描述:出入宽窄巷,搭档大熊猫。反腐败,抗瘟疫,打鬼飞导弹,嫁妹送轿车。古今融合,爱憎分明。会使枪不当枪使,画桃符也绘寿桃。伏魔而厌称大帝,驱鬼而结交鬼才。

作为曲艺大家严西秀笔下的人物,很多都是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他通过作品为他们发声。严西秀认为《川丑记》系列是通过讽刺“权艺合腐”的文化小官僚来发声。曲艺和漫画异曲同工的彰显一种鲜明的创作态度:作家艺术家,理应是最具社会良知的人。藐视权贵,同情弱者,是作家艺术家的天性。如果有能力,应多作善事;如果没能力,可以为平民百姓鼓与呼;如果因种种原因作不到,至少可以洁身自好。千万不要去为虎作伥,亵渎了“作家艺术家”这个光荣称号。

我以为,歌颂真善美是主旋律,揭露假恶丑同样是主旋律。宣传先进人物是主旋律,打虎拍蝇也是主旋律,讽刺假恶丑就是维护真善美,他深表赞同。为此,我在他去世时,敬写了他的一幅漫画速写像,录先生的这几句话表达我们的追思和敬意。

04“川中大佬”的诀別词

2023年的一天,突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严西秀先生的《诀別词》,让我十分惊讶,深感悲悼。

各位朋友:我大限已至,己于2023年2月10日去世,享年81岁。我本天地间一尘埃,在人世飘浮了几十年,如今,尘归尘、土归土,渺无动静、安祥寂静。正合我心,不亦乐乎。几十年来,我感受过太多真善美,也领教过不少假恶丑,以及化妆成真善美的假恶丑和被误当成假恶丑的真善美。我的感悟、成长,焦虑与思考,都在我的著作里。其它一切,就勿需多说了。几十年里,凡以善良待我之人,我将铭记、祝福并真诚爱着你们;而以非善待我者,我都原谅并已淡忘了。也要祝福你们。我若有意无意间伤害过的人,请你能原谅。

生与死,自然规律也。伤感者勿需伤感,庆幸者也勿需庆幸。我都祝愿你们过好自己的日子。

严西秀连离开人世都是如此做人周正,爱惜世人!生前,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自贡的作家、艺术家们说,在曲艺书场担任负责人期间,每个周末茶坊免费为大家提供交流学习平台。他为贡井辅读学校的智障孩子们送去电视、洗衣机、生活用品,定期到学校回访,这样的善举一做就是好几年,以至于孩子们一见到他就拍手欢迎……生后,他留下生命“最后的馈赠”,捐出自己的遗体和眼角膜,用于医学教育、救治失明患者。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续起萦绕自己60余载的“曲艺之光”。

“人生不是活过了的岁月,而是记住了的瞬间,生命个体的苦乐年华,聚合成真实的历史。”严西秀在“曲”中播撒了一路芬芳,并期待百花齐放春满园。曲艺、戏曲界的姜昆、全维润、李立山、李铁梅、崔琦等多位艺术家、评论家表达了对严西秀的悼念,认为他们尊称的“川中大佬”,对中国曲艺创作、理论方面的贡献非常大,其德艺双馨的风范,永远值得学习。

《星辰大海- 彭长征眼中的100位文艺大家》题记:

文艺大家们犹如一座座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为后生立德之标杆,崇艺术之典范。这个系列一部分为“由文见人”:回忆和追思已故去的前辈风范所写,在讲述我与这些大家们交往时的回忆和记录外,更多地着思考大家们为人、为艺的态度和精神。另一部分是“以人评艺’:讲述目前仍活跃在文化艺术界领军人物的趣闻逸事或与他们的艺术合作,反映出大家们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

借一斑以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这些背后可见当代社会的风气与大家风骨,浓缩着现实的点滴记忆,可以把我们带进一个时代、一片天地、一种文化,让我们看到一种人生、一种人格、一种命运……尽管大家们的文艺领域各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真挚表达,让我们体会他们精神世界与创作灵感的源泉。

这些文艺大家,用他们堪称垂世楷模的文品、艺品、人品,用他们永远追求真理的思想和精神,在写着“人”字,写端正的“人”字……把“人”字写的又正又好,应是我们从这100位文艺大家的故事里“听”到的最美的旋律吧。

本文作者彭长征简介:军旅漫画家、创意书法家、文艺评论家、曲艺作家、国家领导人网络漫画倡导者和作者、文化策划人、雄起艺术创始人、创意人物水墨画开创者。解放军战士文艺奖、全军文艺调演奖、中央电视台全国漫画大赛奖、中央电视台全国戏剧小品大赛奖、日本《读卖新闻》国际漫画大赛奖等得主。曾为《解放军报》《中国漫画》《南方周末》《北京文学》等哲理漫画专栏作家。《快乐》等4幅哲理漫画入选全国高考作文题和政治题。近年来,在成都与王蒙、魏明伦等文化大家合作出版各类艺术专著十余部,举办个人作品展和全国巡展30多场次,策划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国际交流百余次,发表艺术评论数十篇。现为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广东漫画学会会员,四川省漫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成都市慈善总会艺术顾问等。

来源:中国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