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多国监测数据,当前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呈现“史无前例”的全球传播态势。自2024年疫情在美欧多国暴发后,病毒已扩散至非洲、亚洲及南美洲的野生鸟类、家禽和哺乳动物种群,甚至出现跨物种传播至人类案例。截至2025年3月,全球已有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多国监测数据,当前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呈现“史无前例”的全球传播态势。自2024年疫情在美欧多国暴发后,病毒已扩散至非洲、亚洲及南美洲的野生鸟类、家禽和哺乳动物种群,甚至出现跨物种传播至人类案例。截至2025年3月,全球已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禽流感疫情,累计扑杀家禽超5亿只,野生鸟类感染数量创历史新高,对全球粮食安全和公共卫生构成严峻挑战。
传播特征方面,病毒通过候鸟迁徙路线快速扩散,北美、欧洲和东亚成重灾区。美国本土已有12个州的145个奶牛场暴发疫情,4名农场工人确诊感染,研究人员发现病毒可通过受污染挤奶设备传播,且存在变异为更易感染哺乳动物的风险。亚洲地区中,印尼因采矿作业破坏红树林生态,导致野生水禽与家禽接触增加,2025年一季度报告家禽感染案例同比激增200%。
防控措施面临多重挑战:一是病毒变异加速,基因测序显示H5N1已分化出多个亚型,部分毒株对现有疫苗产生抗性;二是全球监测体系不均衡,低收入国家缺乏病毒检测能力和疫苗储备,FAO警告非洲至少有15国存在监测盲区;三是产业链传播风险,活禽交易市场、跨境走私及禽类产品国际贸易成为病毒扩散重要渠道。
疫苗研发进展显示,2024年7月欧盟采购70万剂CSLSeqirus生产的H5N1灭活疫苗,美国追加采购500万剂并资助莫德纳开发mRNA疫苗。中国于2025年2月宣布新型禽流感疫苗通过审批,采用重组蛋白技术,对H5/H7/H9亚型具有交叉保护作用4。但疫苗大规模应用仍受限于产能分配问题,发达国家优先保障本国供应,发展中国家接种率不足1%。
FAO呼吁全球采取三大行动:第一,建立跨境候鸟迁徙监测网络,在主要迁飞路线设立20公里缓冲区的禽类禁养区;第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50亿美元紧急援助资金,用于扑杀补偿和养殖场生物改造;第三,推动全球家禽养殖集约化改革,2030年前将散养比例从当前42%降至15%以下。
来源:我的观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