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日上午,深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维做客深圳新闻广播《民心桥》直播间,围绕“倡导文明祭扫,共创平安清明”这一主题和听众及网友展开交流互动。
4月1日上午,深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维做客深圳新闻广播《民心桥》直播间,围绕“倡导文明祭扫,共创平安清明”这一主题和听众及网友展开交流互动。
今年清明期间深圳将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此外,全市墓园将提供"纸钱换鲜花"、免费接驳车、无障碍通道等便民服务,并继续实施基本殡葬服务全免政策,为特殊困难家庭最高提供2750元补助。
民心桥节目现场
节地生态安葬 现代而环保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口增长,节地生态安葬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深圳作为全国较早推行这一模式的城市,自1998年首次开展海葬以来,深圳已累计举办51次骨灰海葬活动,16次树葬活动,2次花坛葬,约4.2万具骨灰回归自然。
近年来,深圳不断完善生态安葬体系,推出“云纪念馆”系统,为所有进行生态安葬的逝者提供线上纪念平台。通过这一方式,市民能够在没有实体墓碑的情况下,以一种现代而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
民心桥节目现场
深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维:“大家可以登录智慧殡葬系统,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码,大家扫码进去之后,就可以看到逝者当时集体海葬、或生态安葬的一个情景,同时还有生平,家属亲戚都可以上去登录纪念。这种形式我们缅怀逝者和追思留言,让参加节地安葬的逝者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怀。”
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在进行节地生态安葬时采用环保可降解的容器,这些容器埋入土中后不需要再挖出,而是快速被土壤吸收,帮助骨灰融入大自然。
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戴哲恒:“它很快可以给土地吸收降解,让骨灰更好地融入大自然,比方说我们去年开展的花坛葬,也是用到了这种降解技术。从细节考虑,我们也选取了一些一年四季都能够常开的花朵,这样市民看到花朵常开,缅怀先人也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体验。”
鼓励市民选择生态安葬
为进一步推动文明祭扫,深圳市提倡低碳、环保的祭祀方式。今年,市民可在各大墓园享受“纸钱换鲜花”服务,鼓励市民以鲜花代替传统的纸钱。同时,深圳市还出台了相关奖励政策,鼓励市民选择生态安葬。参与海葬的家属可申请3000元奖励金,非深圳户籍居民在深圳火化的家属同样适用这一奖励政策。其他生态方式奖励1000元。
推出惠民便民政策
近年来,深圳市在殡葬服务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惠民便民政策,旨在减轻市民的经济负担并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目前,深圳已实施基本殡葬服务全免政策,涵盖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存放等10项基本服务,免除费用最高可达2200元。这一政策不仅适用于户籍居民,还覆盖非户籍居民。
深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在殡葬工作的财政投入方面是力度非常大的。如果说一个普通老百姓去办丧的话,可以不花一分钱,而且是不用申请,免申请是覆盖户籍类和非户籍的都能够实现。第二就是降低了殡葬的用品的价格。第三方面,我们对困难群众有资助,我们联合慈善组织设立了一个‘莲池计划’,对于失独老人和困难群众最高有2750元的资助。”
自2024年11月以来,深圳已优化殡葬服务102项,降低费用17项,取消收费项目41项。
生命教育融入殡葬改革
深圳作为全国器官捐献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将生命教育融入殡葬改革。政府为器官捐献者家庭提供1350元补助,遗体捐赠则用于医学教学。深圳大学已累计接收800余例遗体捐献,医学生入学第一课便是向“大体老师”致敬。
深圳大学医学部教授王军:“从这个数字里面我们就能知道深圳是座有大爱的城市,其实我也教育我们的学生也要感恩他们,要感恩这个社会,要感恩这些器体器官和遗体的捐献者,让我们在他们的身上能够学到真正的医学人文精神、生死教育的历程,还有包括回报社会、感恩社会的精神。”
清明假期为祭扫高峰
据统计,仅上周末已有约12万人前往我市各大墓园祭扫,市民政局预计清明假期三天还将迎来更多市民。
为应对祭扫高峰,市民政局自2月起成立指挥部,协调公安、交警、交通、宣传等部门提升服务和安全保障。
深圳市民政局副局长罗维:“我们要求所有的殡葬服务机构要增派工作人员,延长工作时间,增加服务内容等方式。我们在各大墓园周边找了临时停车场,也安排了接驳车,墓园里面安排了电瓶车,另外一个就是在交通部门也加开了公交的投放运力频次和时间都延长。我们会加派安保人力再加强巡逻,加强劝导,公安部门在大型的墓园也设立了现场的指挥部,加派了警力。我们通过‘智慧民政’把各个墓园的电话公布出去,大家可以提前去咨询墓园的交通状况。”
记者:延鹏、姜苏
来源:深圳电台新闻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