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三月三,今年的雨水多吗?答案来了。随着春风的轻抚,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古老韵味非常浪漫的节日——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上巳节。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阳春三月感受大自然。
前言:“旱不旱,就看三月三”,今日三月三,今年的雨水多吗?答案来了
今日三月三,今年的雨水多吗?答案来了。随着春风的轻抚,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古老韵味非常浪漫的节日——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上巳节。在这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时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赏花,阳春三月感受大自然。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汉代以前,该节日被定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逐渐固定在夏历的三月初三。
关于上巳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兰草因其香气袭人的特点,被古人视为灵物,用于沐浴以祈求吉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上巳节是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因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在古代,上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意在去除宿垢和灾晦之气,祈求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这一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中的记载:“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巳节的祓除意义逐渐减弱,而迎春赏游之意则越发浓郁。到了唐朝,上巳节已经成为当时隆重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宴饮、踏青等活动,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上巳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其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上巳节风俗习惯:
1.祓禊沐浴:这是上巳节最古老、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结伴去水边沐浴,以去除身上的污垢和灾晦之气。
2.祭祀高禖:高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在上巳节期间,人们会举行祭祀高禖的活动,祈求生育和家庭的幸福。
3.踏青赏花: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人们会在上巳节这一天走出家门,踏青赏花,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4.曲水流觞:这是一种古老的游戏方式,人们会在溪流边设宴,将酒杯放在水中,任其漂流,谁捡到酒杯就要饮酒作诗。
5.吃蒿子粑粑: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上巳节这一天吃蒿子粑粑。蒿子粑粑是用新鲜的香蒿(或白蒿)制成的,具有补充营养、增加能量的功效。
在民间,关于三月三的天气有许多说法和讲究。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便是“旱不旱,就看三月三”。这一说法认为,三月三的天气情况能够预示夏季的天气状况。如果三月三这天不下雨,那么预示着夏季将会十分炎热且干旱;而如果三月三这天下了雨,那么则预示着夏季将会相对凉爽且雨水充沛。
“三月初三晴,鱼儿田沟死”
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个时节,正是春季雨水较多的时期。如果这一天晴朗,可能预示着后续雨水较少,导致水资源短缺。田沟里的鱼儿依赖于沟中的水生存。如果水资源短缺,鱼儿可能会因为缺氧或水源干涸而死亡。
春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来滋养。如果此时雨水不足,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田沟里的鱼儿死亡也可能预示着农田生态系统的失衡,进一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雨打三月三,三夏睡得酣”
雨打三月三”指的是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即这天是雨天。“三夏睡得酣”则是对“雨打三月三”这一气候现象所产生的农业影响的描述。三夏通常指的是夏季的三个阶段,即夏收、夏种和夏管。
在这个阶段,农作物生长迅速,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如果“雨打三月三”,即在春季末期降雨,这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农民在夏季的劳作也会相对轻松,可以“睡得酣”。
老话说:春雨贵如油,春雨对农作物是非常关键的,农作物生长离不开水源。在三月三这一天如果有充足的雨水对农作物是非常有利的。对于上巳节,出门踏青旅游,下雨天要注意带好雨具。上巳节踏青,欣赏一下春雨对大自然的洗礼,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私删~
来源:乌苏气象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