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的亏损金额是多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08:03 1

摘要:去年巴黎奥运会虽然遭到了不少吐槽,但收视率却刷新了历史纪录,众多观众的关注让广告商和赞助商都蠢蠢欲动,争先恐后想分一杯羹。不过有趣的是,虽然热度飙升,真正靠奥运会赚钱的主办城市倒是不多见。

奥运会一直是一个国家展示整体实力和文化魅力的国际盛会。

去年巴黎奥运会虽然遭到了不少吐槽,但收视率却刷新了历史纪录,众多观众的关注让广告商和赞助商都蠢蠢欲动,争先恐后想分一杯羹。不过有趣的是,虽然热度飙升,真正靠奥运会赚钱的主办城市倒是不多见。

奥运会赔钱似乎成了不少承办城市的“宿命”,东京亏了71.3亿美元,里约也搞了21亿美元,连巴黎那种精打细算、连奥运村都省着不用空调的,估摸着也难逃亏本的结局。搞奥运到底为什么那么烧钱?而那场让许多中国人民倍感自豪的北京奥运,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呢?

奥运不是想办就能办

搞一场奥运会,可不只是建设几个体育馆、安排几场比赛这么简单,从申办成功到比赛结束,办场的城市得连续投入接近十年,光是竞标花费、场馆新建或改造、交通提升、安全加强、人员培训这些事儿,都得打打算盘。

这笔花费大致分成两块:一方面是硬件方面的投入,比如体育场、奥运村、新闻中心这些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则是运营方面的,诸如开闭幕式、比赛执行以及交通调度等等费用。

让人头疼的是,几乎每个主办城市最终的花费都远超最开始的预算,从1960年开始,奥运会的实际支出平均比原定预算多出了大约180%。

1976年蒙特利尔真算得上典型的反面教材,办奥运亏得那叫一个惨,市政府被迫向市民额外征收奥运特别税,直到2006年才终于还清债务。这短短十几天的体育盛会,竟然让整个城市背了三十年的债,真是让人难以想象啊!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之后很多城市对申办奥运都打起了退堂鼓,到了1984年,洛杉矶在没有对手竞争的情况下就自动被选中,谁曾想到,这次竟然引发了一场关于奥运会商业运作的改革风暴。

在没有政府资金支持,也不能发行公益彩票的情况下,1984年洛杉矶奥组委主席彼得·尤伯罗斯直接把奥运会从亏本的“赔钱货”变成了赚钱的“摇钱树”。

毕竟奥运会是全球瞩目的盛会,受众范围很广,他就把电视转播权改成了“独家竞标”,想拿转播权的公司得先交75万美元的保证金。

同时,他大幅度减少了赞助商的数量,每个行业只挑选出报价最高的一家企业作为官方合作伙伴,赞助的最低要求高达400万美元。就连以前常作为赠品送出的门票,也变成了阶梯式的票价,最贵的座位一张要2.5万美元。

这么一搞,各大公司都被摆得死死的,最终洛杉矶奥运会赚了2.5亿美元,成了现代奥运会历史上第一届真正赚到钱的赛事。他推出的那三招:转播权、顶级赞助、门票分级,到现在还依然是奥运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了总收入的一半多。

虽然2.5亿美元放在当时看不上什么,但这确实让不少国家重新燃起了办奥运的信心。不过,这套套路真能确保之后的奥运会都稳赚不赔吗?事情没那么简单啦。

东京奥运会

本该在2020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因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不得不推迟到下一年,结果这一拖就多了一年。这个推迟不仅让观众们的期待有点打折,还不停地让原本就紧张的预算变得更加紧绷。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日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原本就相当不错,但遇到这么大规模的国际比赛,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局势变得异常复杂。

延期一来,运营成本一下子飙升了不少。场馆维护、人员合同、赞助商沟通啥的,每一样都得重新协商,钱也得额外投入。

加上疫情的因素,这届奥运会最终只能在空场里办,原本座无虚席的体育场变得空荡荡的,不仅门票收入几乎没有了,连带的旅游、住宿、餐饮这些消费也大大减少。根据日本方面的统计,仅门票这块,就亏了几千亿日元。

为了防疫,得花不少钱啊,核酸检测、场馆消毒、健康监测、隔离场所啥的,听说这些差不多就让组委会亏了几百亿日元。

除了这些,东京奥运会的广告和转播收入也没达到预期,全球经济不景气,企业们都在缩减广告开支,赞助商们更是把钱握得紧紧的。

东京原想着借奥运会带动经济发展,结果反倒背上了沉甸甸的债务包袱,花费从最开始的不到200亿人民币一路飙到705亿,尽管组委会减少了开支、简化了开幕式以及调整了运营计划,但总体收入还是远远低于预期,最后亏了500亿收场。

看来,就算是经济基础坚实的国家,遇到无法抗拒的因素和结构性风险时,奥运也未必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里约奥运会

2016年里约奥运会曾被看得挺高,巴西那会儿经济还在上升中,整个国家都希望借这个国际盛会,让世界见识到南美的活力和潜力。可惜事与愿违,理想挺丰满,可现实挺骨感,这次奥运不仅没帮巴西起飞,反倒变成了个沉重的财政包袱。

起初,巴西喊出“史上最节省的奥运”这样的口号,预算也只是28亿美元左右,可没想到项目进行到一半,麻烦逐个出现,真是事与愿违。

场馆的进展搞得挺慢的,工人罢工、资金链断了、材料价格飞涨这些事儿层出不穷。主要体育场马拉卡纳的翻新成本,本来预算3亿美元,结果竟然涨到11亿。奥运村的建设,也比原计划多花了一倍多的钱。

不过,资金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场馆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地方才刚搞完就出了安全隐患。更让人头疼的是城市的治安状况,警察因为工资拖欠罢工,治安变差,甚至出现运动员和记者被抢的事情。这些事儿都对奥运会的形象和观众的信心造成了很大打击。

赛后,那些耗资巨大的奥运场馆没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不仅没有持续发挥作用,反而成为了财政的沉重负担。最终,里约奥运的亏损达到了21亿美元,用当时的汇率换算,大概差不多是141亿人民币左右。

那北京又是怎么搞的,才能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呢?

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堪称中国首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盛事。那会儿,有人还在担心:花这么大一笔钱,会不会赔得一塌糊涂?结果证明,北京不仅没亏,反而还赚了不少。而当年为奥运健的那些设施,到今天依然在高效运转,持续带来收益。

当时,奥运的整体花费大概是188.59亿元,收入达到了205亿元,还小赚了一点点。不过要是把国家为奥运投入的那些额外资金算进去,比如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升级、城市改造等等,总投入差不多是2800亿元,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也是“亏损惨重”。

要了解的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并没有用在短期的比赛上,而是用在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600亿元用来修建新地铁线路,300亿元用在扩建机场,还有超过1000亿元投到了环境治理。这些都属于长期的投入,比赛期间用来服务奥运,赛后则是为了方便市民生活。

像鸟巢、水立方这些标志性场馆,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赛后怎么用,现如今不仅没有变得空闲,反倒通过举办演唱会、体育赛事、展览啥的,每年还能赚不少钱,比如说鸟巢一年大概能入账3亿元。这种持续运营的方式,让奥运留下的宝贵遗产真正变成了赚钱的源泉。

而且,北京奥运会的意义,不光在于运动本身,还表现在它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带来了长达十几年不停歇的经济红利。借助奥运这个平台,中国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现代、开放、文明的国家形象。

北京奥运会之所以能赚得13亿的小利润,并不是靠“抠门”节省,而是因为把钱投到了对的地方。我们没有把奥运当成短期的商业交易,而是把它看作促进城市发展和国家进步的跳板,把它当作国家品牌的投资,一张展示给世界的名片。

现在,申办奥运的热潮渐渐淡去,大家的认识也变得更为理性。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适合举办奥运,也不是每届奥运都一定会亏钱。重点在于,看清自己的实力,懂得量力而行,配备可持续的运营理念,这才是关键所在。

北京奥运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可是留下的地铁、机场、场馆,还有环保方面的成果,至今还在发挥作用,既办了场盛事,又改善了民生,这回真是双赢了。

奥运办得怎样,不光是看那开幕式多炫酷,而更重要的是十年之后,它还能不能持续带来价值,奥运的真正意义,可不止那短短的16天比赛。

主要信源

奥运会为何会花掉那么多钱,又是怎么赚钱的呢?一个“亏本”的奥运会,真的值得搞吗?——央广网2024-08-17 为了一场比赛,跑到一座城市去!赛事经济又会如何开辟“新赛道”?——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5-05“史上最贵”的东京奥运会闭幕了,亏了多少钱呢?——新京报官微2021-08-10 新民环球|巴黎奥运会到底能不能实现收支平衡?直接收入其实有限,间接的收益反而更大——新民晚报2024-08-15

来源:游戏战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