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符号的宇宙里,卡西尔的《人论》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09:36 1

摘要:作为一种存在,人同万事万物一样生活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系中。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很早就看到了时空环境对于人的禁锢,他认为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越它的尺度——这些尺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努力挣脱时空对于自身的束缚,追求生命的永恒与无限,构成了人类适应和改

作为一种存在,人同万事万物一样生活在时间与空间的坐标系中。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很早就看到了时空环境对于人的禁锢,他认为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越它的尺度——这些尺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努力挣脱时空对于自身的束缚,追求生命的永恒与无限,构成了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争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亘古不变的主题。

在希腊古典哲学中,无限是一个否定的概念:无限是无边际的,无规定性。因为没有界限也没有形式,因此成为人类理性所不能达到的。

到了布鲁诺阐释哥白尼学说时,无限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否定或限制因素。相反,它意味着实在的广大无边和不可穷尽的丰富性,它会极大地激发人类的理性,通过以无限的宇宙来衡量自己的力量而意识到自身的无限性。

作为符号学的集大成者卡西尔则将人类挣脱禁闭自身的有限的物理宇宙的狭隘围墙的生命意义和本质力量直接归结为人类特有的符号传播的本领上。卡西尔认为“人类生活的典型特征,就在于能发明、运用各种符号,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号”的宇宙——“人类文化的世界”。这种自觉性和创造性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所在,它是人的最高力量,同时也标志了我们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的天然分界线。

恩斯特·卡西尔(1874年7月28日-1945年4月13日)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他早年受业于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师从海尔曼·柯亨和那托普,并逐渐成为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1919年,他担任汉堡大学哲学教授,1930年成为该校校长。由于纳粹上台,他于1933年离开德国,先后在英国、瑞典和美国任教。卡西尔的哲学思想以文化哲学为核心,他主张人是“符号的动物”,认为人类通过符号形式(如语言、神话、艺术、宗教和科学)创造并理解世界。他的代表作《符号形式的哲学》和《人论》系统阐述了他的文化哲学体系,强调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符号在人类认知中的核心作用。

应该说人类构建“符号”的宇宙即“人类文化的世界”的过程就是人类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使自然人化的无限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符号活动既存在于神话、宗教、语言、艺术、科学等等大的人类文化现象中,也存在于我们日常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一种姿态等都是符号。当然,人类特有的符号能力与符号活动还必须借助另外一种人类所特有的能力与活动——传播能力和传播活动,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

从最原始人类的一声声吼叫、一个个动作、一种种手势、一幅幅图画开始,人类便掌握了以一种物质来模拟和复制另一种物质,进而加以保存和传递的技巧。由此开创了人类自身的符号传播行为和符号传播活动。

用来复制它物的物质,我们现在叫它“符号”和“媒介”,而被符号和媒介所复制下来的,我们也知道并不是被复制物本身,而是它的信息。因为借助符号和媒介可以在时间上保存物质的信息,于是,即便这一物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了,我们依然可以借助保存下来的有关它的信息来认识它;同样,因为借助符号和媒介可以在空间上传递物质的信息,于是,即便这一物质因为空间的阻碍而无法为每一个个体亲身“耳闻目睹”,我们也依然可以通过传递其信息来共同享有它。于是,符号和传播使人类在时空两个向度上都“拥有”了外在于自己的事物,进而走出了现实的时空壁垒,形成了可以驾御了的宇宙观。

伴随并补充着这种外向观察,符号和传播也使人类特有的内向观察——认识自己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壮大,进而形成了可以驾御的人类观。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如著名大众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体》一书中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媒介是一种‘使事情所以然’的动因,而不是‘使人知其然’的动因”。人类利用符号和媒介而构成“人类文化的世界”的行为和活动中,先要经传者对进入大脑的关于物质世界的认知进了行“编码”而成为可传播的信息,再经过受者对信息进行“解码”而完成对认知的共享,才能完成一个信息的完整的传播过程。由于“编码”和“解码”都必须借助于人的感知和思维,等于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进行了两次“变型”,因此,如麦克卢所言“使事情所以然”、合理化了,成为了人所希望的样子,一个理想国,而非世界本来的样子。

来源:说似一物即不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