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岁在乙巳,序属暮春,韩江波涌,木棉吐丹。余客居潮城,缅怀乡贤,爰取《满庭芳》词调,缀成四阕,以志仰止。
(调寄《满庭芳》,有序)
□ 陈耿之
岁在乙巳,序属暮春,韩江波涌,木棉吐丹。余客居潮城,缅怀乡贤,爰取《满庭芳》词调,缀成四阕,以志仰止。
夫潮之英烈,代有其人。李春涛东瀛负笈,振铎岭东,播火农工,碧血荐轩辕;洪灵菲香江浮槎,笔走惊雷,左翼旗举,浩气贯长虹;冯铿女士云步钟灵,文锋淬玉,龙华喋血,诗骨泣山河;戴平万申沪弄潮,剑磨北疆,孤坟埋玉,文光射斗牛。四贤虽行迹各异,然皆以笔为刃,以血为墨,将小我之躯融入家国之痛,诚可谓“满庭芳烈,皆是故人诚”。
韩水汤汤,金山峨峨,潮人风骨,于此为盛。余非敢言诗,聊以短句记先烈之节,寄后人之思。词遵正格,或宗清真之雅,或效小山之婉,然皆以史为骨,以情为魂。愿将一腔热血,化作木棉如火,长映韩江月,是为序。
满庭芳·咏李春涛烈士
(依北宋周邦彦正格)
粤海潮生,韩江浪涌,当年星火初燃。
笔尖风励,肝胆照烽烟。
誓为苍生振臂,擎赤帜、敢向刀前。
农工唤,岭东播火,碧血荐轩辕。
堪怜!囹圄陷,铮铮铁骨,志比金坚。
任残夜沉沉,独傲霜寒。
卅载青春化炬,照得彻、万里山川。
今朝看,木棉似火,尽是浩然篇。
注释:
本词以《满庭芳》为词牌追怀李春涛烈士,上片叙其留学东瀛、革新教育、投身工农革命的事迹,下片颂其舍生取义的精神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全词以“岭东播火,碧血荐轩辕”等意象,再现烈士生平,歌颂李春涛将个人牺牲与家国情怀相联结,寄托对英烈的永恒追思。
满庭芳·赞洪灵菲烈士
韩水汤汤,金山郁郁,少年心事如鸿。羊城星火,笔底起蛟龙。十载文场饮血,肝胆照、左翼旗红。惊回首,腥风骤雨,浮海更飘蓬。
匆匆,家国恨,香江冷月,狮岭霜浓。纵笔走惊雷,气贯长虹。忍见铁窗夜永,犹留得、浩气凌空。忠魂在,雨花台畔,血色映芳丛。
注释:
此词依《满庭芳》正体格律(晏几道体)创作,上片以“韩江浪涌”起笔,暗合潮州籍贯与革命生涯;“金山共读”化用求学经历,“羊城星火”喻广州投身革命。下片“浮海”指流亡历程,“铁窗夜永”状被捕不屈,末句“血色映芳丛”既呼应词牌本意,又暗喻烈士精神如芳草永垂。全词以景语融史事,平仄相谐,意境沉雄,力求展现洪灵菲烈士的革命风骨与文学豪情。
满庭芳·吊冯铿烈士
铁笔横秋,柔肩担月,岭南才俊无双。女权先觉,刑别亦梳妆。廿四青春似火,燃不尽、文字锋芒。龙华夜,枪声裂帛,碧血染诗行。
思量。谁记取,旧居云步,韩水苍茫。叹赋锋淬玉,诗骨见伤。新见伍俦成新鬼,肝胆照、鲁迅文章。英魂在,山河泣血,万载有余香。
注释:
冯铿为左联五烈士中唯一女性,潮州才女。少时即以《妇女运动的我见》振聋发聩,笔走惊雷。1931年于龙华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4岁。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有“忍看朋辈成新鬼”之句,史称“左联之花”。词中“云步”指其潮州云步村故里,“韩水”即韩江,皆其成长之地。
满庭芳·题戴平万烈士
蕉雨鸣窗,椰风咽岸,书生独对伶仃。潮州夜火,照影写苍生。笔挟韩江怒浪,惊雷处、虎啸龙鸣。凭栏望,山河破碎,蘸血铸雄兵。
飘零。申沪月,左联旗竖,野草根横。更北疆风雪,炼剑磨铮。谁料孤坟埋玉,虹口路、永驻魂英。而今看,满庭芳烈,皆是故人诚。
注释:
戴平万(1903-1945),原名均,笔名戴万叶、庄错等。广东潮安人。1926年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上海从事文学创作。1927年参加海陆丰农民运动,失败后又到上海。1928参加发起中国著作者协会。1930年参加筹组左联。《海风周报》、《新流月报》、《拓荒者》的重要撰稿人。1933年到东北从事抗日工作。1937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并是文委成员之一,组织文艺通讯员运动。任《新中国文艺丛刊》、《文艺新闻》、《每日译报》编辑。1940年到苏北根据地。1945年牺牲。著有《出路》《都市之夜》等。
来源:科普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