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当地丰厚的红色资源禀赋,建强平安建设主阵地,搭建起由业务站所、基础网格、品牌调解室、“漫山红”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构成的多元基层治理体系。
近年来,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当地丰厚的红色资源禀赋,建强平安建设主阵地,搭建起由业务站所、基础网格、品牌调解室、“漫山红”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构成的多元基层治理体系。
构建基层治理主阵地,“一站式”服务解民忧
张山子镇聚焦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化解和社会治安防控两大工作职能,聚力打造功能完备的“1+5+N”基层治理阵地,有机融合“漫山红”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特色调解室、法律咨询等服务;常设人社、老龄、民政等5个服务窗口,针对最贴近群众也是矛盾纠纷多发领域现场解答;派出所、应急办、食药监、建管办等N个部门按需入驻、吹哨报到,针对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同共治”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张山子镇综治中心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服务质量,完善受理、分办、回访等工作机制,建立“周梳理、月研判、季会商”的立体化分析体系,对于疑难复杂的“钉子案”,采取中心牵头、部门指导、村居协作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形成精密的作战体系,通过任务分解、责任捆绑、跟踪督办形成闭环,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以来,共受理矛盾纠纷100余起,纠纷解决率达95%。
做好平安建设稳定器,红色调解化纷争
“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没错。走!我们到革命烈士雕像前去说一说,我们到村史馆里去看一看,想想我们的这点事还叫不叫个事”,这是张山子镇丁庄村“漫山红”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队员在调解纠纷的场景。
张山子镇地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厚。该镇精准把握老战士、退役军人及军烈属群体在群众中的威望优势,组建“漫山红”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创新打造“漫山红”调解品牌,让“红色基因”融入基层治理。截至目前,累计吸纳退役军人85名、老战士21名、老党员42名及军属烈属33名。
志愿队有威望,矛盾摸得清。志愿服务队队员在村民之中普遍威望较高,村民在遇到矛盾纠纷、难言之隐时,更愿意找到他们倾诉。这样就将原来矛盾隐患纠纷排查的工作方式从“旁敲侧击问”变为“开门见山谈”,在群众聊天的只言片语中获得重要矛盾隐患信息。
志愿队有方法,矛盾解的开。志愿队实行网格帮包制度,日常生活中,每名队员针对各自片区,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主动向帮包网格内的村民弘扬正能量,倡树文明新风。发生纠纷时,选派3-4名队员主动靠上,通过讲述红色故事等方式,用身边人化解身边事。
志愿队有联动,风险控得住。志愿队实施三梯联调模式,镇级总队队员12名,负责指导全镇志愿队调解工作,协调各部门力量;管区分队队员18名,负责调解管区内跨村矛盾;村级小队队员150余名,负责各村矛盾纠纷。针对重大矛盾或涉法涉诉问题,法律顾问及时介入,配合从法律层面对矛盾双方进行调解。
织密民生服务安全网,群防群治护平安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全镇设置“管区——村——组”三级网格体系。在镇域层面设立一级网格并配置管区主任担任网格长;立足区域实情细化二级网格单元,由村书记担任网格长统筹管理;针对各村特色打造三级微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实施精准服务。精准锚定“信息采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民生服务”四大核心职能,将基层治理的“千条线”织就“经纬网”,实现治理要素全域覆盖。今年以来,处置网格事件738件、网格巡查走访6329次。
推行“网格+警格”治理模式,全镇各村由包片民警指导,组建由治保主任牵头,网格员、热心村民共同参与的“红袖章”平安护卫队 46支,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开展治安巡防。通过“定点值守+动态巡查”,有效堵塞了农村治安巡防漏洞,降低了盗窃、诈骗等案件发生率。
下一步,张山子镇将始终恪守初心使命,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通过夯实基础、精准施策、联动共治等举措,深耕基层治理责任田,持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来源:枣庄政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