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WTT阿拉木图常规挑战赛女单赛场出现令人揪心一幕:人高马大的山东姑娘王晓彤苦战5局不敌日本削球手佐藤瞳后,累得瘫靠在椅子上,用毛巾捂着脸大口喘气。
2025年WTT阿拉木图常规挑战赛女单赛场出现令人揪心一幕:人高马大的山东姑娘王晓彤苦战5局不敌日本削球手佐藤瞳后,累得瘫靠在椅子上,用毛巾捂着脸大口喘气。
这场持续了近一小时的攻削大战结束后,王晓彤的球衣完全湿透,手上还紧紧攥着那条已经湿透的毛巾。
这不是国乒队员第一次在削球手面前显得如此无力。 就在同一比赛日,日本削球名将桥本帆乃香以3:1战胜中国小将纵歌曼,继续保持着对中国选手的恐怖胜率。
数据显示,自2022年以来,除日本国内比赛外,仅有孙颖莎和王曼昱两位顶级主力能够突破桥本帆乃香的防守。
钱天一面对另一名日本削球手小盐悠菜时,同样陷入苦战。 她在0:2大比分落后的险境下艰难逆转,避免了又一场失利的出现。 这场比赛结束后,钱天一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每个球都要打十几板以上,感觉就像在跟一堵墙打球。 ”
日本女乒似乎已经找到了对付中国二线队员的有效战术。 三位日本选手清一色采用削球打法,这种看似被动的防守型打法,却让以进攻著称的中国队员束手无策。 佐藤瞳与王晓彤的第五局比赛中,曾经出现连续38板的多拍相持,这样的回合在本场比赛中屡见不鲜。
削球打法的折磨人之处正在于此。 它不像强攻型打法那样带来即刻的杀伤,而是通过持续的消耗来拖垮对手。
王晓彤在第四局结束时已经明显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她的正手进攻质量明显下降,步伐也开始变得沉重。 当比赛进入决胜局时,她的失误率显著上升,最终以两分之差输掉比赛。
这让人不禁想起目前国乒队伍的结构问题。 女队最后一位专职削球手刘斐已经退役多年,现在国家队中再也找不到这个打法的代表选手。
日常训练中,年轻队员很难得到与高水平削球手对抗的机会。 当他们在国际赛场上突然遭遇这种特殊打法时,往往显得准备不足。
陈幸同和王艺迪这样的主力选手也曾经公开表示过对付削球的困难。 王艺迪在去年的一场比赛中虽然最终战胜了削球手,但赛后她直言:“打削球比打攻球累多了,每一个球都要集中百分之百的注意力。 ”
日本队似乎瞄准了中国队的这个软肋。 他们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削球手,专门用来冲击中国队的二线阵容。 桥本帆乃香和佐藤瞳都已经年近30,拥有丰富的比赛经验,她们深谙如何用削球消耗年轻选手的体力和耐心。
当今国乒女队选手的平均身高明显提升,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出色。 但面对削球这种需要技巧和耐心的打法时,光有强壮的身体似乎并不足够。 纵歌曼在与桥本帆乃香的比赛中就暴露出这个问题,她频繁出现急躁进攻失误,最终被对手控制住了比赛节奏。
这场比赛的数据显示,纵歌曼的主动失误达到35次,其中大部分出现在进攻削球时。 桥本帆乃香则凭借其稳定的防守,等待对手犯错从而得分。 这种战术看似被动,实则非常有效。
日本乒乓球队培养削球手的传统由来已久。 从之前的佐藤瞳、桥本帆乃香到现在的小盐悠菜,他们始终保持着这个特殊打法的传承。 相比之下,中国队似乎更注重培养进攻型选手,削球打法逐渐边缘化。
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女队。 中国男队也同样面临着对付削球的难题。 去年的一场国际比赛中,中国男队一名年轻选手同样苦战五局不敌德国削球手菲鲁斯,赛后同样出现了体力透支的情况。
专业教练指出,对付削球需要特殊的技术准备和心理调整。 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掌握多样化的进攻手段,包括拉吊结合、突然袭击等技术。 但从这场比赛来看,中国年轻选手在这方面显然还有所欠缺。
王晓彤在赛后没有立即离开赛场,而是在椅子上坐了整整五分钟。 工作人员上前询问时,她只是摇摇头,继续用毛巾捂着脸。 这个画面被现场摄影师捕捉到,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有球迷评论道:“看着都觉得累,这简直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 ”还有球迷指出:“日本选手明显是故意采用这种战术,就是要消耗我们的体力,甚至可能影响接下来的比赛。 ”
这场比赛持续了整整58分钟,是当天所有女单比赛中最长的一场。 考虑到WTT比赛采用11分制,这样的时长显得格外惊人。 平均每个回合都要打10板以上,整场比赛的总击球次数可能超过了2000次。
佐藤瞳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知道中国选手不喜欢打削球,所以我坚持采用这个战术。 ”她坦言自己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延长每个回合,等待对手失误。 “看到王晓彤最后体力不支,我知道我的战术成功了。 ”
这场比赛的视频集锦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视频中清晰显示,随着比赛进行,王晓彤的进攻力度逐渐减弱,而佐藤瞳的防守依然稳健。 在最后一个回合结束后,王晓彤甚至没有力气去捡球,而是直接走向椅子瘫坐下去。
桥本帆乃香与纵歌曼的比赛虽然只打了四局,但同样充满多拍相持。 最长的的一个回合打了42板,最终以纵歌曼进攻下网告终。 这个得分后,桥本帆乃香甚至没有庆祝,而是默默地去擦汗,准备下一个球。
现役国乒选手中,真正擅长打削球的似乎只有几位主力队员。 孙颖莎曾经说过:“打削球需要特别的准备,我每次都要调整击球节奏和战术思路。 ”但她同时承认,“如果没有经常与削球手交手,确实很难保持那种感觉。 ”
这个问题似乎正在形成一种循环:因为队内没有削球手,所以年轻队员缺乏对抗经验;因为缺乏经验,所以在国际比赛中遇到削球手时容易失利;因为经常失利,可能产生心理阴影,下次遇到时更加困难。
澳门冠军赛即将开赛,这次失利给国乒姑娘们敲响了警钟。 虽然这次只是二线队员参赛,但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深思。 接下来的一周,这些队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她们能否从这次失利中调整过来,还是个未知数。
比赛结束后一个小时,王晓彤才缓缓走出赛场。 她仍然穿着那身湿透的比赛服,肩上背着运动包,步伐显得有些沉重。 有记者想要上前采访,但她只是摇摇头,默默地走向运动员大巴。 这场与削球手的苦战,显然消耗的不仅是她的体力,还有她的精神。
来源:易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