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镇原县将基层理论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建阵地、强队伍、促转化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好声音”,唱响“主旋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近年来,镇原县将基层理论宣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建阵地、强队伍、促转化等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好声音”,唱响“主旋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声声入耳”“句句入心”。
实施“全领域”强基工程,拓展传播阵地。镇原县通过整合乡村“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平台,在全县19个乡镇和215个行政村文明实践所、站建立了基层理论宣讲主阵地,打造了4个市级“基层宣讲面对面”示范点。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农文旅融合等主题,开设“科技讲堂”“法治讲堂”等流动课堂,有效整合乡镇、部门宣讲力量,通过组建“宣讲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开展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活动3000多场(次)。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开办《来听主播说》《茹水之声》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宣讲”栏目,聚焦理论政策宣传、热点民生问题解答等,录制宣教视频68期、诵读音频100多期,让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贯穿线上、线下两条“战线”,形成强大传播优势。
构建“多层次”宣讲力量,优化传播队伍。镇原县先后邀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省委党校、省委、市委讲师团等单位的理论专家作为“特约辅导员”,围绕中央重大部署、重要会议和省市重点工作进行课题式“把脉会诊”,开展“专题辅导”30多场(次)。组织联乡县级领导、乡(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理论骨干,通过组建“理论政策宣讲团”和县、乡、村三级志愿服务宣讲小分队,开展乡村旅游、产业培育、卫生健康专题宣讲及劳动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1600多场(次)。建立优秀志愿者“人才库”,打造“志愿者‘红马甲’理论宣讲队”“王符文化宣讲志愿服务队”“百姓宣讲团”等宣讲团队8支,开展励志宣讲、移风易俗主题宣讲等活动2000多场(次)。
注重“多维度”选题策划,深耕传播内容。深入开展“1+3”理论政策宣讲、贯彻新发展理念主题宣讲和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题宣讲等活动4800多场(次),受众人数达10万人。以“文明实践+理论+文艺”等形式,组织文艺志愿者将戏曲、快板等艺术形式与理论政策宣讲有效结合,编排文艺节目12个,依托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现场巡演和线上展演1500多场(次)。同时,把党的创新理论与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紧密结合,深入宣讲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故事、创新实干的现实故事、优化环境的好客故事、和谐发展的幸福故事。
坚持“分众化”多向发力,丰富传播形式。积极探索“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模式,推出“对口对味”的理论产品,实现精准传播、有效覆盖。制定印发《全县理论宣讲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列出专题“菜单”,由基层单位按需“点单”,实现了理论宣讲“供需”对接。近年来,镇原县先后打造“流动小板凳”“树下说事”等志愿服务宣讲品牌5个,采取集体围坐的“板凳会”、农家小院的“故事会”、产业基地的“讲经课”和庄稼地里的“现场课”等形式,开展各类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活动2600多场(次)。结合志愿者管理办法和相关规定,建立完善过程管理、情况通报、信息交流、效果反馈等一系列机制,确保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宣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来源:庆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