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雍正王朝》里的九王夺嫡影响力从胤禛继位一直持续到了乾隆临朝,年羹尧和李卫及田文镜都是当局者,选择正确的政治站位,这事关家族的荣辱生死。
扬州十日屠,嘉定三日,大屠杀带来的不是妥协而是世代仇恨。
仇恨的种子世代传承,民间有歌谣“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
谁是光复汉家衣冠的天命人呢?
吴三桂,年羹尧?
年羹尧骨子里是一个文人。
士大夫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文人傲骨。
从杭州将军起步到四川巡抚,而后拔擢为陕甘总督,一路走来是春风如意。
年羹尧是雍王府的包衣,这是他的政治角色,一日为奴,终生为奴。
如果没有九王夺嫡,那么年羹尧也就会认命。
不过,《雍正王朝》里的九王夺嫡影响力从胤禛继位一直持续到了乾隆临朝,年羹尧和李卫及田文镜都是当局者,选择正确的政治站位,这事关家族的荣辱生死。
年羹尧出将入相,他的权力达到了威胁皇权的地步,“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的民谣加剧了雍正对年羹尧的怀疑。
该谣言最早可追溯至康熙末年(约1690-1699年),当时康熙帝未立太子,江浙地区反清情绪高涨,民间以此语煽动抗清。
雍正即位后,为平定江南反清势力(如“扬州十日”事件),需找到合理借口。该谣言已流传30余年,雍正便将其纳入上奏折中,作为镇压反清的“天命”依据。
雍正曾批年羹尧折子称:“若尔自称帝号,乃天定数也”,显示他认可该谣言的传播效果,并借此部署军事行动。
我们将历史与《雍正王朝》剧情相结合,年羹尧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又在蒙古震慑了蒙古八旗,这样的功勋让雍正地位稳固,八爷党自然将年羹尧视作头号政治对手。
分离雍正和年羹尧等潜邸旧人,这是八爷党政治孤立雍正的策略。
年羹尧功高盖主后没有谨言慎行,他率领凯旋之师入京,军中将士只知道有大将军军令而不知有皇帝,这触了雍正的逆鳞。
一个骄傲的士大夫,一个有傲骨的将军,这样的秉性在尔虞我诈的朝堂权斗中是致命的缺陷。
邬思道离开京城前告诫过李卫要远离年羹尧,同时他也给十三爷提醒要明白伴君如伴虎。
九王夺嫡的总策划走出迷局,他成为最清醒的旁观者。
帝出三江口,嘉湖做战场。清帝国征服战争中一系列的大屠杀造成了激烈民族对立,这让顺治,康熙,乾隆三朝格外重视对汉人的提防。年羹尧能够被大用,不过却终究不是满人。年羹尧作为进士出身的文官,他熟读经史,自然明白伴君如伴虎。
然而,政治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权力游戏,这不是战场上的真刀真枪的厮杀。
从杭州将军出发,重新回到杭州做了守门大头兵。
年羹尧仍然穿着黄马褂,盘着皇帝御赐的念珠,他心怀怨恨不忿,这坚定了皇帝诛杀功臣年羹尧决心。
康熙皇帝给胤禛静心的念珠通过李卫之手回到了雍正手里,一个圆形轨迹,一切都圆满了。
来源:豁达的历史泡泡